“三农问题”的新“三化”途径探讨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的新“三化”途径探讨
【摘要】:为了探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笔者回顾和总结了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新理念,以及中国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三农问题"可以通过优势农业集群化、农村产权市场化、农民新型城市化"三化"的途径来实践。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介绍了"三化"理念与途径在《淮北市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规划》的应用与实践,指出"三化"途径也是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但是,经归纳与推论得出的"三化"途径还需在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实践中验证与修正。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系;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天全县环境保护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开发与对策研究”(09XJY030)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农村区域新生长空间:农业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2007SB065) 四川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00131200)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代化、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等都成为学者与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探索与实践[3-7]。如今,成都与重庆作为中国城乡统筹的试验区,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的试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讲,中国要根除“三农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有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经勇;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7期
2 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3 税伟;刘复友;陈烈;邹强;;经济全球化下安徽省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战略[J];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4 税伟;冯娴慧;李松志;张启春;;山区产业与乡村城市化互动发展偏差与协调优化——以广东省龙川县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3期
5 邵彦敏;;“马克思农村发展理论与新农村建设论坛”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10年02期
6 税伟;陈烈;张启春;张林英;;山区生态县城镇化的工业驱动力演变与调控研究——以粤北山区始兴县为例[J];热带地理;2005年04期
7 杜伟;黄敏;黄善明;;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研究综述与改革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税伟;陈烈;唐常春;;山区生态县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以粤北始兴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6年01期
9 吴理财;三种解释框架下的“三农”问题[J];探索与争鸣;2005年03期
10 刘晓梅,陈强;重大的突破——当前我国“三农”问题述评[J];学习导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永;季学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在城市——对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农业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2 蔡岩兵;李建伟;;烟台市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周纪昌;;中国农村环境关系失衡的博弈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6期
4 艾少伟,杨兴礼,孙果梅,张超阳;规模不经济:“三农”问题的深层原因[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吴宏洛;论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失业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6 高彬彬;马燕;;有关“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制度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7 吴敏先;张永新;张学凤;;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新进展(2002~2004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6期
8 牛毅琴;董永红;;“三农”问题面临的困境和出路[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郭勇;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对三元结构理论研究的一个综述性说明[J];湖湘论坛;2004年03期
10 赵峥;;我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理论回顾与述评[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芳;;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三化”问题[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兵;政府主导的乡村社区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定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曲延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赵显洲;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荣卓;“草根”法律服务组织:属性变迁与进路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9 崔元锋;武汉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与“三农”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吴理财;治理转型中的乡镇政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廷;湘潭县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红艳;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刘方歆;株洲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毛毅;陕西省非农就业转移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莉;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增收微观因素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0年
7 李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实现途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胡永帅;农村留守妇女存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沈小铃;权利救济视角下的农民信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吉影;中国乡镇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毅,宁越敏;大城市郊区乡村城市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城市问题;1997年03期
2 李国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现状分析与重新构建研究[J];财政研究;2007年02期
3 阎小培,刘筱;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特征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02期
4 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年02期
5 扬建军;面向21世纪的我国乡村城镇化走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1期
6 高聚辉;伍春来;;分税制、土地财政与土地新政[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11期
7 张秉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装备;2006年06期
8 李文政;;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管理职能[J];改革与战略;2009年07期
9 刘云亚;;试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方向[J];规划师;2006年06期
10 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洪江;我眼中的三农问题[J];创造;2005年02期
2 吴理财;三农问题的三种解释[J];决策;2005年01期
3 牛传忠;正确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5年02期
4 游根杰;把企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访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丁力[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5年09期
5 谭立群,李清;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年08期
6 王向荣;捅破三农问题的窗户纸 ——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迷思[J];西部大开发;2005年03期
7 新望;三农问题的早春天气[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03期
8 杨帅;浅谈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4年12期
9 马东才;;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道刚,夏仕应;三农问题之背景——著名农村问题专家温铁军访谈录[J];决策咨询;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鹿永华;关利军;曲永河;王学民;;青岛市新农村建设途径的研究[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鹿永华;;从青岛市的实际情况探讨新农村建设途径[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建生;;农地转用指标市场化流转是节约用地的根本途径[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德新;黄俊;张木莲;;关于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思考及初探[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郑伟明;;正确解决“三农”问题和处理城乡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邦杰;;新农村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7 周远清;;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上的致辞[A];《“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孙晓芳;;论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祁春节;赵玉;;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与解决“三农”问题研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陈顺友;刘兴斌;张昌新;缪文;石园球;杨吉阶;;生猪产业化对“三农”贡献力的初步探讨——透析湖北生猪产业化与“三农问题”的关系[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以宁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减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晓山;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源头做起[N];中国财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会丽 郭焕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问题的解决[N];中国特产报;2010年
4 陈建波;三农问题与中国的经济发展[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5 余晓泓;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N];团结报;2003年
6 云凤;《中国三农问题报道》值得一读[N];市场报;2004年
7 记者 张先国 李永升;农民有“三怕”“三怨”“三盼”[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尹冬华;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芬兰;苏州三农问题与对策[N];苏州日报;2009年
10 刘新会;重中之重是30年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N];咸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勤;“三农”问题的国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寻广新;统筹城乡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强;我国“以工补农”效果及其主体互动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刘汝良;江西人口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预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韦向阳;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李丽雅;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D];西北大学;2006年
9 奥马;农民公司与农业现代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陈钦华;湘西山区生态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碧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三农问题探索[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畅军锋;三农问题影响及对策研究与小康社会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赵剑;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宋书彬;论山西休闲农业产业化[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张艳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6 胡美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7 潘海波;科学发展观与青海三农问题[D];青海大学;2011年
8 吴小彬;论民国江西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尧;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文煌;关于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58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115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