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摘要】:“三农”问题是由于历史与现实、体制与制度等原因造成的长期无法解决的农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而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产生恶性循环,使得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差距,最终使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日益弱势化,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会不公正。而这种主要社会群体的弱势化趋势和社会公正的严重失衡导致了作为我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农民日益被排斥出正常的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之外。因此,三农问题隐含的实质是社会公正失衡与社会排斥。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研究院
【分类号】:F320.3
【正文快照】: 农业、农村、农民,一个天大的“农”字,成了绕不开的难题。“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头等大事。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和农业曾经引领制度创新、改革之先,农村社会生活一度欣欣向荣。但是进入90年代后,农村和农业在体制改革上不仅没有大的突破,反而因为旧体制的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群,魏雁滨;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红圣;施勇;;劳动力市场排斥的社会学解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秦启文;吴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排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3 秦莉;;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4 鲍威;;继续教育对改变弱势群体边缘化地位的效用——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的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5 李保平;;关注社会和谐的多维视角——西方社会排斥概念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6 王永进;;试析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单琦;;城市低保制度对受保对象的制度性社会排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8 刘忠霞;易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9 李爱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障碍及出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0 王立业;;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安;魏建;;法律执行与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效果的评价[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吴军;刘小珍;;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排斥:廉租房评估制度的反思与重建[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产权改革绩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孔媛;城市“新二元结构”从分割到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盛志宏;社会政策与社会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7 李保平;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社会排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妮;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失地农民与城市融合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顾雪勤;大学生失业的影响及社会救助措施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宋浩池;转型期零工的社会融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王婷;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宁德强;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柳晓青;浙江省中小企业农民工社会融合状况调查[D];南京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猛;弱势群体的形塑及受众行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马燕;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风险及其社会保护体系[D];复旦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小勇,石颖;“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卜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3 陈章栋;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略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浩春杏;;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公正性的社会学探讨——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孙应丽;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城镇化[J];学术探索;2003年08期
6 闻英;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门槛与社会排斥[J];学习论坛;2005年09期
7 蒲新微;;减少社会排斥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出路[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赵慧珠;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降低制度成本——访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5期
9 韦庆儿;“以农为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10 赖文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武;;“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高国希;;大同理想、共同富裕与社会公正[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守刚;吴嘉本;;扩大初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点[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国权;王勤;;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杨学龙;;经济公正:“三农”问题的伦理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唐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城市发展[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杨桂宏;刘金伟;;社会公正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戴健华;吕健丞;;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王玉屏;陈泽军;;如何把公共财政框架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10 郑炎成;夏春萍;;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解决之道[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马龙龙;以农村商品流通为突破口解决“三农”问题[N];中国特产报;2010年
2 刘新会;重中之重是30年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N];咸阳日报;2009年
3 省政协常委 王泽平;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N];江淮时报;2009年
4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牛有成 北京市副市长 夏占义 中共朝阳区委书记 陈刚 中共顺义区委书记 张延昆 中共通州区委书记 王云峰 北京农学院院长 王有年;北京:重新认识“三农”问题[N];农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张立政;刘更另肖征龙来州调研“三农”问题[N];团结报;2009年
6 陈锡文;及时总结和提升农民的实践经验[N];人民日报;2010年
7 罗博;从吉林榆树透视我国“三农”问题破解新路[N];东方城乡报;2010年
8 记者 张迎春;我区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为“三农”问题建言献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9 特约记者 令治清;泽普县查找“三农”问题谋划今后工作[N];喀什日报(汉);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梦薇;惠农政策为何难惠农[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平;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社会排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颜明权;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社会公正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殷勤;“三农”问题的国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建华;社会发展中的公正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史向军;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卢斌;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徐晓海;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国升;区域农村发展差距趋势与成因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中的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彦侠;试论“三农”问题的成因及破解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青;灾害与“三农”问题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葛伶俊;转型期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王大治;当前深度报道中社会公正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赵沂颛;我国电视媒体对“三农”宣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常正国;浅议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以甘肃省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占杰;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D];河南大学;2007年
9 高天艳;试论社会公正与以德化民[D];山西大学;2003年
10 张新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25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122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