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民素质研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6-10-14 14:36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财经大学》 2008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民素质研究及对策

樊剑  

【摘要】: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十一五”规划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也指出,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过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研究对象,从新农村建设视角对农民素质的现状及提高中国农民素质的途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探讨和研究。提高农民素质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的核心,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农”字一号的大课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比较客观地研究中国农民素质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在研究过程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与规范相结合,运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分析了中国农民科技文化、思想道德、法制观念、身体素质等现状,并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中国农民素质进行了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对提高中国农民文化素质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这些对策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在一系列理论分析和现实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有关决策部门和致力于提高农民素质的有识之士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320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13-21
  • 1.1 选题背景13-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相关文献综述15-19
  • 1.3.1 国外研究15-16
  • 1.3.2 国内研究16-19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19-21
  • 1.4.1 研究方法19
  • 1.4.2 研究思路19-21
  • 第2章 中国农民素质现状分析21-43
  • 2.1 农民及农民素质内涵21-22
  • 2.1.1 农民定义21
  • 2.1.2 素质定义21
  • 2.1.3 农民素质定义及内涵21-22
  • 2.2 中国农民素质现状分析——纵向角度22-33
  • 2.2.1 建国以来中国农民素质大幅提高22-26
  • 2.2.2 中国农民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26-33
  • 2.3 中国农民素质现状分析——横向角度33-43
  • 2.3.1 我国东中西地区间农民素质发展的非均衡性33-37
  • 2.3.2 中外农民素质比较37-43
  • 第3章 提升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43-50
  • 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43-44
  • 3.2 农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44-45
  • 3.2.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44-45
  • 3.2.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45
  • 3.3 农民素质的提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45-50
  • 3.3.1 提升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有力保证45-46
  • 3.3.2 提升现代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46-47
  • 3.3.3 提升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47-50
  • 第4章 新农村建设中下提升农民素质的对策与建议50-63
  • 4.1 以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为突破口,加强农民文化素质教育50-54
  • 4.1.1 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实行“三教合一”的聚合工程50-52
  • 4.1.2 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52-53
  • 4.1.3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53-54
  • 4.2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确保提升工程方向54-56
  • 4.2.1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供坚强政治保证54
  • 4.2.2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供有力组织保证54-55
  • 4.2.3 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和“领头羊”的作用,,提供良好的作风保证55-56
  • 4.3 以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前提,重视荣辱观教育56-58
  • 4.3.1 努力提升农民思想素质,培养新型农民56
  • 4.3.2 要以“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为契机56-57
  • 4.3.3 加强道德法制建设,强化农民法制观念57
  • 4.3.4 深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57-58
  • 4.4 以提升农民身体素质为保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58-59
  • 4.4.1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增强农民体质58
  • 4.4.2 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后续劳动力质量58
  • 4.4.3 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58-59
  • 4.4.4 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59
  • 4.5 以促进城乡交流为纽带,加大中西部农民素质教育投资力度59-60
  • 4.5.1 促进城乡经济融合与交流,提高农民素质59-60
  • 4.5.2 加大政府对中西部农民素质投入力度60
  • 4.6 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为手段,开展多渠道的培训工程60-63
  • 4.6.1 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60-61
  • 4.6.2 抓好典型示范,以释放辐射能量提升农民科技素质61-62
  • 4.6.3 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网工程62-63
  • 结束语63-64
  • 参考文献64-66
  • 致谢66-6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7-6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2 付俊红;;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素质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9期

    3 许欣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新型农民的培养[J];黑河学刊;2007年01期

    4 汤灿晴,董志强;农村教育: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4年05期

    5 高菊,史传林;入世对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新挑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孟兰芬;;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5期

    7 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8 黄秉杰;刘东斌;李红梅;;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J];乡镇经济;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英;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脱贫的关键[J];新西部;1998年01期

    2 王玉敏,杨先华;论劳动力产权中的劳动力发展权[J];经济评论;1997年02期

    3 陈孝兵;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辩证思考[J];学术界;1998年01期

    4 沈占波;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J];西北人口;1997年04期

    5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徐谷波;;教师薪酬制度设计中人力资本因素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张成士;;安徽农民的农业收入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9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张启强;论工业化对“三农”问题的驱动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晖;陈漫涛;;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寻查与反思——来自湖南五市六乡十二村的调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鄢军;陶忠元;;关于农村组织研究的一个理论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田汉族;;教育服务的经济学阐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雪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理论解释与模型分析[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温铁军;王张庆;董筱丹;王位山;;值得反思的现代农业问题[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倪慧君;郭金喜;;知识型企业共同治理模式的博弈分析及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贾显维;程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及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冬平;中国农业结构变革与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余章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窦祥胜;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9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魏立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燕;加入WTO后我国国企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袁颖;浅析提高人口素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D];吉林大学;2004年

    3 丛晓利;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及解决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三萍;乡村治理中,克服国家政策介入失灵的路径选择[D];南昌大学;2007年

    5 陶艳梅;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韩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7 李玲;温州龙湾外向型经济发展与预测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8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晓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叶普万;中国贫困问题研究大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丽;祝士明;;从培育新型农民视角探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徐新林;;培养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3 皮国忠;论我国的农村公共财政[J];当代财经;2004年01期

    4 赵文波,曾超;我国农业人口问题的教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5 刘朝臣;鲍步云;陈学法;;“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素质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5期

    6 牛若峰;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J];古今农业;2003年04期

    7 向安强,贾兵强,林楠,许喜文;国外农民教育及其对“科教兴村”的启示[J];古今农业;2005年03期

    8 刘酉华;;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7年02期

    9 许欣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新型农民的培养[J];黑河学刊;2007年01期

    10 张雷声;“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2 徐慧竹;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步思考[D];山西大学;2004年

    3 张文;现代农民素质教育浅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春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耿东梅;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冯婧媛;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提高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汤文华;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南昌大学;2007年

    8 李筱英;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郑玉秀;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苏彬;论新型农民的培育[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韬;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甘肃农业;2005年06期

    2 顾巍,唐启国,郑利军;中国农民素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张华华;中国农民素质现状成因剖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4 李崇光;论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因素与比较优势模式[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李晓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6 沈百福;我国农村教育投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7期

    7 高菊,史传林;入世对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新挑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林美卿,代金平;论提高中国农民素质的措施[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冯书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李小健;浅议新世纪农民素质问题[J];陕西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筱英;;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蒋成凤;李德;;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5期

    3 李向东;;培养新型农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1期

    4 罗映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若干问题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5 黄帝荣;;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素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年07期

    6 王学兴;葛学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提高农民素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白亚锋;梁剑峰;;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农民教育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张雅光;夏建海;;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J];乡镇经济;2007年05期

    9 陈海燕;;新形势下的农民素质问题探究[J];特区经济;2007年06期

    10 张琛;;浅论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淑敏;;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希宁;;试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诉求[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刘小勇;符少辉;;高等农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作用论略[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4 胡宝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百年;林来宏;;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孙玲;;提高农民素质 加快新农村建设——对仙桥乡的调查与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婷;;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大力提高农民素质[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8 刘良;;新农村建设视野中我国乡村公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灿芳;黄红星;;广东农村沼气发展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建林;;农业产业化与农民问题的对策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志李(作者系中共永平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N];大理日报(汉);2006年

    2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罐头嘴镇党委书记 刘文华;[N];人民日报;2006年

    3 中共渭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新文;[N];陕西日报;2006年

    4 刘伟 何会文;[N];天津日报;2007年

    5 王国红;[N];新乡日报;2006年

    6 涂明祥;[N];云南日报;2006年

    7 王尚锋;[N];商洛日报;2008年

    8 徐晓东 记者 徐文君;[N];吉林农村报;2006年

    9 叶芗茗;[N];闽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艾春义;[N];四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庆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框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张家麟;信息化建设与农村可持续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4 多金荣;县域生态经济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吴云勇;中国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李晓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嵇景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8 陶佩君;社会化小农户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周占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桂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艳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吉林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新良;普法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珍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樊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民素质研究及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6 郝兆丰;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培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王娟;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付铁峰;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董飞;简论我国新型农民的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侯俊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140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