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三农”问题是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十年,中国共产党连续出台了九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党的“三农”理论创新成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政策,明确回答了新时期为什么要重视“三农”问题、如何重视“三农”问题、怎样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问题的解决之路,为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对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展开研究。本文构建了十六大以来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架构;强调了十六大以来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思路和重点问题;阐述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基本特征、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本文由六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绪论。阐释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研究的成果,简述了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基础。第一,概述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理论基础: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毛泽东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第二,分析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两大历史条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不同模式;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演变。第三,阐释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两大现实基础: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物质基础;十六大以来中国“三农”问题面临的挑战。 第三部分,十六大以来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战略。第一,阐述了“重中之重”的定位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的确立。第二,阐释了“两个趋向”的判断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两个趋向”的判断;“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第三,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内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部分,十六大以来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政策。第一,梳理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四大路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第二,归纳了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两大措施:稳定农村上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第三,总结了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五大举措: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范围;推进新农合的实施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农保制度的实施;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第四,概括了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四大途径:保障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保障农民工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权益;保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利: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权益。 第五部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评析。第一,概括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五大基本特征:时代性;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协调性。第二,总结归纳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四大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吗克思主义农业发展道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维护农民权益的思想。第三,阐析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三大时代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六部分,中国共产党“三农”政策的未来走向。第一,分析了推进要素资源配置机制改革的三大走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人才资源向农村配置;推动金融资源和财政支出向农村配置。第二,分析了健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三大取向: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第三,分析了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改革的四大趋势:保持特色打造农村文化品牌: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第四,分析了推进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三大走势:增强农村基层民主自治能力;改乡级政权为派出机构;提高农村基层政府执行能力。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20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