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部“三农”问题的出路
发布时间:2021-01-30 11:12
“三农”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政府所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受到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我们需要把“三农”问题的重点放在中部“三农”问题上,中部六省都是农业大省,既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集中地,也是重点、难点所在地,同时中部地区又是承东启西,南北互动的关键区域,其发展可以惠及整个中国。在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经济后,近几年促进中部崛起也成为国家战略目标的重点内容,中部崛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中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现实中的“中部塌陷”也主要受制于中部“三农”问题。我们看到中部“三农”问题在全国“三农”问题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可以说,中部“三农”问题解决了,全国的“三农”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中部地区有着自身的优势,在自然资源、人才环境、经济基础、结构调整、群众心理等方面都有着解决“三农”问题的巨大潜力和必要。解决中部“三农”问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改革和规范,首先需要在中部地区的县及县级市的辖区范围内组合若干有相对优势和潜力的区域,每个区域相当于三、四个乡镇规模之大,合并乡镇和村庄,直接成立一个乡镇机构和...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本文基本思想与可能的创新
0.3.1 基本思路
0.3.2 重点和难点
0.3.3 创新之处
0.4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三农”问题概述
1.1 中国“三农”问题的内涵
1.2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
1.3 中国“三农”问题的地位
1.3.1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3.2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保证
第二章 “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
2.1 “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2.1.1 “三农”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2.1.2 “三农”问题是由我国当时的经济制度造成的
2.2 “三农”问题的特征
2.2.1 “三农”问题的长期性
2.2.2 “三农”问题的复杂性
2.2.3 “三农”问题的特殊性
2.3 “三农”问题的本质及表现形式
2.4 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2.4.1 突破城乡二元体制
2.4.2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金融体制
2.4.3 推进城镇化建设,吸收剩余劳动力
2.4.4 实行“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2.4.5 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2.4.6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
2.4.7 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
2.4.8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4.9 发展县域经济
2.5 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
2.6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原则
2.6.1 确立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积极作为的基本原则
2.6.2 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规范龙头企业参与为辅的发展原则
2.6.3 坚持全面、系统的发展原则
2.6.4 组合区域,推行试点的原则
第三章 中部“三农”问题的特殊意义
3.1 中部地区的基本概况
3.2 中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3.2.1 地区公平性要求
3.2.2 中部经济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3.2.3 全国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
3.3 中部“三农”的地位
3.3.1 中部“三农”是全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3.3.2 中部“三农”是三大区域“三农”中的核心
3.4 中部经济崛起关键在“三农”
3.4.1 中部经济的崛起重点在“三农”
3.4.2 中部经济的崛起难点在“三农”
3.4.3 中部经济的整体提升取决于“三农”
第四章 中部“三农”问题的特点
4.1 农村的特点和现状
4.1.1 农村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率低
4.1.2 农村城镇化率低,第三产业不发达
4.2 农业的发展特点和现状
4.2.1 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
4.2.3 农业主要产量占全国比重高
4.3 农民群体的特点
4.3.1 农民就业压力大,收入低
4.3.2 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农民增收来源单一
第五章 中部“三农”发展的有利条件
5.1 政策支持优势
5.2 区位优势
5.3 经济基础优势
5.4 软环境的优势
5.5 后发优势
5.6 资源优势
5.7 丰富的人文科教资源
第六章 解决中部“三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6.1 确立支持中部“三农”发展的思想长期不动摇
6.2 在中部地区的县域内组合若干农村经济新区域
6.2.1 区域的概念
6.2.2 组合区域的作用
6.3 合并区域内的乡镇,推进乡镇改革
6.3.1 改革乡镇行政职能
6.3.2 区域内直选乡镇机构的党政主要领导
6.4 积极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
6.4.1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述
6.4.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巨大作用
6.5 规范和扶持龙头企业进入此区域
6.5.1 龙头企业概述
6.5.2 龙头企业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5.3 对龙头企业的特殊要求和规范
6.5.4 国家和农民对龙头企业的回报
6.6 加强县级政府发展中部农村经济的积极作为
6.6.1 贯彻国家对农村的政策
6.6.2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6.6.3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6.6.4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6.6.5 推进城镇化和非国有经济发展
6.7 构建各方主体的相互关系
6.7.1 县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关系
6.7.2 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的关系
6.7.3 龙头企业和县政府的关系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问题研究[J]. 王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6)
[2]“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 袁宗建. 北方经济. 2006(09)
[3]巴西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及启示[J]. 李瑞林,李正升. 城市问题. 2006(04)
[4]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对策[J]. 陈斐,康松. 求实. 2006(02)
[5]区域经济运行的正式制度供给障碍与排除对策[J]. 刘新智,滕福星. 经济纵横. 2005(11)
[6]论中部崛起的路径依赖[J]. 彭智敏. 江汉论坛. 2005(08)
[7]“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J]. 赵磊. 农业经济问题. 2005(06)
[8]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结构调整[J]. 徐冠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05(01)
[9]阶梯性社会与“三农”的提升[J].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J]. 白永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本文编号:3008796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本文基本思想与可能的创新
0.3.1 基本思路
0.3.2 重点和难点
0.3.3 创新之处
0.4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三农”问题概述
1.1 中国“三农”问题的内涵
1.2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
1.3 中国“三农”问题的地位
1.3.1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3.2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保证
第二章 “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
2.1 “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2.1.1 “三农”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2.1.2 “三农”问题是由我国当时的经济制度造成的
2.2 “三农”问题的特征
2.2.1 “三农”问题的长期性
2.2.2 “三农”问题的复杂性
2.2.3 “三农”问题的特殊性
2.3 “三农”问题的本质及表现形式
2.4 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2.4.1 突破城乡二元体制
2.4.2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金融体制
2.4.3 推进城镇化建设,吸收剩余劳动力
2.4.4 实行“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2.4.5 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2.4.6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
2.4.7 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
2.4.8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4.9 发展县域经济
2.5 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
2.6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原则
2.6.1 确立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积极作为的基本原则
2.6.2 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规范龙头企业参与为辅的发展原则
2.6.3 坚持全面、系统的发展原则
2.6.4 组合区域,推行试点的原则
第三章 中部“三农”问题的特殊意义
3.1 中部地区的基本概况
3.2 中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3.2.1 地区公平性要求
3.2.2 中部经济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3.2.3 全国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
3.3 中部“三农”的地位
3.3.1 中部“三农”是全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3.3.2 中部“三农”是三大区域“三农”中的核心
3.4 中部经济崛起关键在“三农”
3.4.1 中部经济的崛起重点在“三农”
3.4.2 中部经济的崛起难点在“三农”
3.4.3 中部经济的整体提升取决于“三农”
第四章 中部“三农”问题的特点
4.1 农村的特点和现状
4.1.1 农村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率低
4.1.2 农村城镇化率低,第三产业不发达
4.2 农业的发展特点和现状
4.2.1 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
4.2.3 农业主要产量占全国比重高
4.3 农民群体的特点
4.3.1 农民就业压力大,收入低
4.3.2 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农民增收来源单一
第五章 中部“三农”发展的有利条件
5.1 政策支持优势
5.2 区位优势
5.3 经济基础优势
5.4 软环境的优势
5.5 后发优势
5.6 资源优势
5.7 丰富的人文科教资源
第六章 解决中部“三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6.1 确立支持中部“三农”发展的思想长期不动摇
6.2 在中部地区的县域内组合若干农村经济新区域
6.2.1 区域的概念
6.2.2 组合区域的作用
6.3 合并区域内的乡镇,推进乡镇改革
6.3.1 改革乡镇行政职能
6.3.2 区域内直选乡镇机构的党政主要领导
6.4 积极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
6.4.1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述
6.4.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巨大作用
6.5 规范和扶持龙头企业进入此区域
6.5.1 龙头企业概述
6.5.2 龙头企业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5.3 对龙头企业的特殊要求和规范
6.5.4 国家和农民对龙头企业的回报
6.6 加强县级政府发展中部农村经济的积极作为
6.6.1 贯彻国家对农村的政策
6.6.2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6.6.3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6.6.4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6.6.5 推进城镇化和非国有经济发展
6.7 构建各方主体的相互关系
6.7.1 县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关系
6.7.2 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的关系
6.7.3 龙头企业和县政府的关系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问题研究[J]. 王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6)
[2]“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 袁宗建. 北方经济. 2006(09)
[3]巴西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及启示[J]. 李瑞林,李正升. 城市问题. 2006(04)
[4]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对策[J]. 陈斐,康松. 求实. 2006(02)
[5]区域经济运行的正式制度供给障碍与排除对策[J]. 刘新智,滕福星. 经济纵横. 2005(11)
[6]论中部崛起的路径依赖[J]. 彭智敏. 江汉论坛. 2005(08)
[7]“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J]. 赵磊. 农业经济问题. 2005(06)
[8]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结构调整[J]. 徐冠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05(01)
[9]阶梯性社会与“三农”的提升[J].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J]. 白永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本文编号:3008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00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