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家庭反贫困的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13:11
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成果从古到今早已汗牛充栋,相较于中国所取得的反贫困成就,西方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得到缓解,相反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得突出,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向贫困运动宣战”的失败以及当前美国约4000万贫困人口中就有1850万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一方面表明当前西方贫困问题研究与贫困人口发展需要存着着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表明不以社会制度为前提,无法从根本上找到缓解和解决贫困问题办法。虽然中国在反贫困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意识到当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相对贫困人口规模较大、脱贫不稳定等问题。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脱贫成果,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今后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点。本文认为,在后脱贫时代可以在马克思主义能力思想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家庭反贫困问题进行研究:(1)本文系统性地梳理了马克思能力思想,充分吸收当代马克思能力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成果以及批判借鉴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可行能力思想,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能力思想的三个特征:阶级性、人本性、时代性。(2)将中国农村反贫困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反映了中国农...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下1978~2017年农村贫困发生率通过制定贫困标准、划分贫困县、贫困区域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群体进行瞄准,在服从国家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下,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增加财政投入,
精准扶贫时期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按区域贫困人口分布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中国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J]. 张艳涛,钟文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钟文静,李猛. 江西社会科学. 2019(11)
[3]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反贫困历程及减贫机制[J]. 李小云,于乐荣,唐丽霞.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
[4]农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J]. 刘魏,王小华. 宏观质量研究. 2019(03)
[5]中国农民发展水平模糊评价[J]. 孙飞,陈玉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6]中国健康扶贫的成效与挑战[J]. 李静. 求索. 2019(05)
[7]纳斯鲍姆可行能力理论研究——兼与阿马蒂亚·森的比较[J]. 叶晓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8]农民组织化的反贫困效应研究[J]. 拜茹.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4)
[9]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成就、问题及对策[J]. 于璇. 教育学报. 2019(03)
[10]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多维贫困影响研究[J]. 雷文杰,王敏杰,周磊,王杰,谭曌,曾双珠. 金融发展研究. 2019(05)
博士论文
[1]社会资本与农户多维贫困[D]. 车四方.西南大学 2019
[2]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究[D]. 刘金新.中共中央党校 2018
[3]雇佣劳动的异化本质及其扬弃[D]. 马莎莎.曲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教育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 冯书敏.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马克思主义视野下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研究[D]. 何佳阳.天津商业大学 2019
[3]职业培训的减贫效应[D]. 王雯.南昌航空大学 2018
[4]马克思贫困理论研究[D]. 钱思锦成.华东政法大学 2018
[5]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及其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能力贫困问题的启示[D]. 张格儿.广西大学 2015
[6]农村反贫困进程中的能力建设研究[D]. 任桐岩.兰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86093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下1978~2017年农村贫困发生率通过制定贫困标准、划分贫困县、贫困区域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群体进行瞄准,在服从国家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下,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增加财政投入,
精准扶贫时期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按区域贫困人口分布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中国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J]. 张艳涛,钟文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钟文静,李猛. 江西社会科学. 2019(11)
[3]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反贫困历程及减贫机制[J]. 李小云,于乐荣,唐丽霞.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
[4]农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J]. 刘魏,王小华. 宏观质量研究. 2019(03)
[5]中国农民发展水平模糊评价[J]. 孙飞,陈玉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6]中国健康扶贫的成效与挑战[J]. 李静. 求索. 2019(05)
[7]纳斯鲍姆可行能力理论研究——兼与阿马蒂亚·森的比较[J]. 叶晓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8]农民组织化的反贫困效应研究[J]. 拜茹.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4)
[9]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成就、问题及对策[J]. 于璇. 教育学报. 2019(03)
[10]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多维贫困影响研究[J]. 雷文杰,王敏杰,周磊,王杰,谭曌,曾双珠. 金融发展研究. 2019(05)
博士论文
[1]社会资本与农户多维贫困[D]. 车四方.西南大学 2019
[2]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究[D]. 刘金新.中共中央党校 2018
[3]雇佣劳动的异化本质及其扬弃[D]. 马莎莎.曲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教育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 冯书敏.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马克思主义视野下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研究[D]. 何佳阳.天津商业大学 2019
[3]职业培训的减贫效应[D]. 王雯.南昌航空大学 2018
[4]马克思贫困理论研究[D]. 钱思锦成.华东政法大学 2018
[5]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及其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能力贫困问题的启示[D]. 张格儿.广西大学 2015
[6]农村反贫困进程中的能力建设研究[D]. 任桐岩.兰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86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08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