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9 09:41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人居环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关乎紧密,因此改进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是改善“三农问题”,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2018年,中央统筹全局,以战略的眼光在全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各地通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整治“空心房”等工作,大大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基础公共设施、村容村貌等,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基础条件优劣不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遇到了很多困难,治理过程艰辛,推进很不均衡,与振兴乡村目标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持续有效地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文以资阳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全区各乡镇、部分机关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深入了解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
        2.1.2 农村人居环境
    2.2 理论依据
        2.2.1 治理理论
        2.2.2 城乡一体化理论
第3章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措施
    3.1 资阳区农村基本情况
    3.2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措施
        3.2.1 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3.2.2 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
        3.2.3 治理农村生产生活污水
        3.2.4 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整治
        3.2.5 创建示范美丽乡村
        3.2.6 组织宣传评比活动
        3.2.7 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
        3.2.8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第4章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4.1.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4.1.2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仍然严重
        4.1.3 镇容村貌空间仍需改善
        4.1.4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4.2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4.2.2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4.2.3 治标不治本
        4.2.4 资金缺乏
        4.2.5 村庄缺乏规划和管理
第5章 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经验借鉴
    5.1 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功经验
        5.1.1 法国乡村建设
        5.1.2 日本“造村运动”
        5.1.3 韩国“新村运动”
    5.2 国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功经验
        5.2.1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5.2.2 广西美丽乡村建设
        5.2.3 山东环境整治
    5.3 对资阳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启示
        5.3.1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5.3.2 加强规划编制指导
        5.3.3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5.3.4 明确部门责任分工
        5.3.5 全面治理生态系统
第6章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议
    6.1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应遵循的原则
        6.1.1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6.1.2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6.1.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6.2 资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6.2.1 增强部门合力
        6.2.2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6.2.3 拓宽资金来源
        6.2.4 标本兼治
        6.2.5 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和日常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89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089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