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10:5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正式进入了“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其中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也是城市边缘区乡村转型的重要机遇与推动力。但是伴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旅游业作为一种长期扰动因素进入城市边缘区乡村后,对城市边缘区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各方面造成重要影响,改变当地原本依赖农业资源发展的形式,变迁农户生计方式,对城市边缘区乡村的良性可持续转型形成挑战;另一方面,生计韧性作为应对风险挑战、可持续性科学和人类发展福祉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是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且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是解决地区或个体家庭生计影响的有效分析工具。因此,乡村旅游发展下城市边缘区农户生计韧性影响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揭示农户生计韧性指数和影响因素,为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可持续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参考。论文的研究思路是:第一步,依据研究文献,对乡村旅游、城市边缘区和生计韧性的概念进行综述,分析农户生计韧性的特征属性,并确定本文农户生计韧性的属性维度和测量变量,同时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第二步,对有关生计韧性指标体系和观测变量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分析...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研究研究思路图
9图1.2本文技术路线图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本章对农户生计韧性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共性、差异性进行分析讨论,并指明了该研究结果对杭州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可持续转型发展的意义,同时对农户生计韧性提升提出相关策略,以便杭州城市边缘区更好地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第六章为总结凝练和提升策略。结合第五章的农户生计韧性测度指数和影响因素分析,阐明论文的研究结论,基于杭州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实际现状,总结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转型发展与农户生计韧性之间存在的相关因子问题,探讨生计韧性提升思路,从缓冲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层面分别提出生计韧性提升策略,并结合未来生计韧性研究方向提出研究不足、展望。依据研究章节思路,如上图1.2即文章的研究技术路线图:
23成(SperanzaCI,WiesmannU,RistS,2014;温腾飞,石育中,杨新军等,2018)。本研究的生计韧性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该维度作为因变量维度,具体指标根据案例地实际情况筛眩图2.3生计韧性测度框架(资料来源:SperanzaCI,2014;温腾飞,2018)图2.4基于社区旅游的可持续生计模型(资料来源:ThomasT,2015)2.3.3.4社区旅游可持续生计模型和旅游影响社区韧性模型旅游作为一种长期扰动因素,对社区和当地社区个体造成的生计变迁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李亚蓉(2018)提出的旅游对社区韧性影响模型,该模型侧重社区这一中观维度,且维度因子主要从社会、生态、文化等子系统角度出发。借鉴该模型,本研究关注农户这一微观视角,把乡村旅游作为自变量,把农户生计韧性作为因变量,构建两者维度的影响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恢复力影响的实证[J]. 李聪,高梦. 统计与决策. 2019(18)
[2]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J]. 彭蛟,彭小兵,张俊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8)
[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协同[J]. 邓爱民,武王英. 旅游研究. 2019(03)
[4]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J]. 李伯华,李嘉玲,窦银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农户参与旅游创业培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赣南地区的调查数据[J]. 黄平芳,罗镜秋,张频,邱隆云.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8(06)
[6]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陈秀美. 商场现代化. 2018(23)
[7]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以武汉市为例[J]. 魏超,戈大专,龙花楼,刘嗣明. 经济地理. 2018(10)
[8]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J]. 王鹏,田至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0)
[9]论乡村旅游对黄瓜山景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影响[J]. 马芬. 智库时代. 2018(34)
[10]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 王敏娴,唐代剑. 旅游学刊. 2018(07)
博士论文
[1]恢复力视角下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适应[D]. 温晓金.西北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新化县乡村旅游吸引力研究[D]. 刘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2]杭州城北边缘区转型发展规划研究[D]. 茅路飞.浙江大学 2018
[3]乡村旅游对贫困农户生计的影响[D]. 吴希.厦门大学 2018
[4]茶农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 王晗.福建农林大学 2018
[5]乡村旅游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D]. 陈燕.山西大学 2018
[6]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D]. 聂付娇.华中师范大学 2018
[7]基于农村休闲旅游下农户生计转型研究[D]. 曹树余.天津工业大学 2018
[8]旅游发展对乡村社区和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D]. 张丽琼.西北大学 2016
[9]恢复力视角下山区道路对乡村社会—生态景观的影响研究[D]. 石育中.西北大学 2013
[10]参与旅游业与牧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 张海盈.新疆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3325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研究研究思路图
9图1.2本文技术路线图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本章对农户生计韧性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共性、差异性进行分析讨论,并指明了该研究结果对杭州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可持续转型发展的意义,同时对农户生计韧性提升提出相关策略,以便杭州城市边缘区更好地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第六章为总结凝练和提升策略。结合第五章的农户生计韧性测度指数和影响因素分析,阐明论文的研究结论,基于杭州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实际现状,总结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转型发展与农户生计韧性之间存在的相关因子问题,探讨生计韧性提升思路,从缓冲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层面分别提出生计韧性提升策略,并结合未来生计韧性研究方向提出研究不足、展望。依据研究章节思路,如上图1.2即文章的研究技术路线图:
23成(SperanzaCI,WiesmannU,RistS,2014;温腾飞,石育中,杨新军等,2018)。本研究的生计韧性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该维度作为因变量维度,具体指标根据案例地实际情况筛眩图2.3生计韧性测度框架(资料来源:SperanzaCI,2014;温腾飞,2018)图2.4基于社区旅游的可持续生计模型(资料来源:ThomasT,2015)2.3.3.4社区旅游可持续生计模型和旅游影响社区韧性模型旅游作为一种长期扰动因素,对社区和当地社区个体造成的生计变迁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李亚蓉(2018)提出的旅游对社区韧性影响模型,该模型侧重社区这一中观维度,且维度因子主要从社会、生态、文化等子系统角度出发。借鉴该模型,本研究关注农户这一微观视角,把乡村旅游作为自变量,把农户生计韧性作为因变量,构建两者维度的影响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恢复力影响的实证[J]. 李聪,高梦. 统计与决策. 2019(18)
[2]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J]. 彭蛟,彭小兵,张俊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8)
[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协同[J]. 邓爱民,武王英. 旅游研究. 2019(03)
[4]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J]. 李伯华,李嘉玲,窦银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农户参与旅游创业培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赣南地区的调查数据[J]. 黄平芳,罗镜秋,张频,邱隆云.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8(06)
[6]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陈秀美. 商场现代化. 2018(23)
[7]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以武汉市为例[J]. 魏超,戈大专,龙花楼,刘嗣明. 经济地理. 2018(10)
[8]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J]. 王鹏,田至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0)
[9]论乡村旅游对黄瓜山景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影响[J]. 马芬. 智库时代. 2018(34)
[10]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 王敏娴,唐代剑. 旅游学刊. 2018(07)
博士论文
[1]恢复力视角下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适应[D]. 温晓金.西北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新化县乡村旅游吸引力研究[D]. 刘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2]杭州城北边缘区转型发展规划研究[D]. 茅路飞.浙江大学 2018
[3]乡村旅游对贫困农户生计的影响[D]. 吴希.厦门大学 2018
[4]茶农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 王晗.福建农林大学 2018
[5]乡村旅游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D]. 陈燕.山西大学 2018
[6]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D]. 聂付娇.华中师范大学 2018
[7]基于农村休闲旅游下农户生计转型研究[D]. 曹树余.天津工业大学 2018
[8]旅游发展对乡村社区和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D]. 张丽琼.西北大学 2016
[9]恢复力视角下山区道路对乡村社会—生态景观的影响研究[D]. 石育中.西北大学 2013
[10]参与旅游业与牧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 张海盈.新疆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3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14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