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基于四县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3 10:42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的各项功能,在农村建立新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始终是政府用来进行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相关政策地积极推动和不断落实取得了示范带动的积极成效。湖南省从2015年确定并实施试点计划以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围绕各个地区的特色产业建立了一大批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探索出多种融合方法,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本文从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研究了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试点发展现状,对湖南省目前的产业融合度进行了测算,并针对计算结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湖南省四大经济区域: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湘西地区中分别选择了长沙县、华容县、衡山县和靖州县四个进行深入调研。调研主要从农村三产融合的主体、产业选择、利益链接三个方面着手,基于取得的四县样本数据对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对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对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主体的优化,产业选择的方式以及利益链接的紧密性问题,并针对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研究
1.4.2 对比分析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较创新点
1.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农村三产融合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3 产业链理论
2.2.4 经营一体化理论
2.2.5 产业集群理论
第三章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概述及融合度分析
3.1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3.1.1 优势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3.1.2 快速的产业化进程奠定了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3.1.3 农业重大举措地不断出台奠定了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3.2 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测评
3.2.1 模型选择—灰色关联分析
3.2.2 建立指标体系
3.2.3 原始数据
3.2.4 结论与建议
3.3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
3.3.1 产业体系不健全,融合主体难发力
3.3.2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适应性不强
3.3.3 产品附加值不高,利益联接相对脆弱
3.3.4 农民参与分享的利益回报低
第四章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体——基于四县的对比分析
4.1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主体的主要类型
4.1.1 农户主导型
4.1.2 新型经营主体主导型
4.1.3 龙头企业主导型
4.1.4 “互联网+”型
4.1.5 多种主体组合型
4.2 农村三产融合主体存在的差异:基于四县样本
4.2.1 长沙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4.2.2 靖州县:企业+冷链物流中心+农村信息化村口店
4.2.3 华容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体系
4.2.4 衡山县:龙头企业+基地
4.3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体存在差异的原因
4.4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体比较及结论
第五章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选择——基于的四县对比分析
5.1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
5.2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选择的差异:基于四县样本
5.2.1 长沙县:茶乡小镇
5.2.2 华容县:粮食产业园
5.2.3 衡山县:特色经济作物
5.2.4 靖州县:杨梅产业园
5.3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选择存在差异的原因
5.3.1 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
5.3.2 避免产业链建设的雷同和重复
5.3.3 产业精深加工的水平不同
5.4 农村三产融合产业选择的比较及结论
5.4.1 产业选择需要结合各种优势
5.4.2 创新型产业选择:农村与养老业融合
5.4.3 农业产业的多功能开发
第六章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链接——基于的四县对比分析
6.1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利益链接的主要方式
6.1.1 订单合同型
6.1.2 股份合作型
6.1.3 技术资本服务型
6.1.4 反租倒包再就业型
6.2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利益链接存在的差异:基于四县样本
6.2.1 长沙县:鲜叶直补+股权分红
6.2.2 华容县:接一拉二连三链接
6.2.3 衡山县:土地流转+农民入股
6.2.4 靖州县: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
6.3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利益链接的比较及结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培养带动型主体,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体系
7.2 打造多种业态,丰富农村产业融合产业选择
7.3 创新多样利益链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分享模式
7.4 完善政策法律,保障农业三产融合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视角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J]. 焦庆东,韩伟刚. 知识经济. 2018(07)
[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思南县农村土地为视角[J]. 张霞,严飞. 河南农业. 2017(35)
[3]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发展战略及产业机遇初探[J]. 王廉. 南方农村. 2017(06)
[4]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 李治,王东阳. 中州学刊. 2017(09)
[5]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朱信凯,徐星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城乡中国”由单向城市化转向城乡互动[J]. 刘守英. 农村工作通讯. 2017(10)
[7]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 赵霞,韩一军,姜楠.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4)
[8]演进式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国式探索[J]. 韩晓莹.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5)
[9]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模式[J]. 孙鸿雁. 经营与管理. 2017(01)
[10]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冯伟,石汝娟,夏虹,耿晴晴. 湖北农业科学. 2016(21)
博士论文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 谭明交.华中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83871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研究
1.4.2 对比分析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较创新点
1.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农村三产融合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3 产业链理论
2.2.4 经营一体化理论
2.2.5 产业集群理论
第三章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概述及融合度分析
3.1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3.1.1 优势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3.1.2 快速的产业化进程奠定了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3.1.3 农业重大举措地不断出台奠定了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3.2 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测评
3.2.1 模型选择—灰色关联分析
3.2.2 建立指标体系
3.2.3 原始数据
3.2.4 结论与建议
3.3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
3.3.1 产业体系不健全,融合主体难发力
3.3.2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适应性不强
3.3.3 产品附加值不高,利益联接相对脆弱
3.3.4 农民参与分享的利益回报低
第四章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体——基于四县的对比分析
4.1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主体的主要类型
4.1.1 农户主导型
4.1.2 新型经营主体主导型
4.1.3 龙头企业主导型
4.1.4 “互联网+”型
4.1.5 多种主体组合型
4.2 农村三产融合主体存在的差异:基于四县样本
4.2.1 长沙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4.2.2 靖州县:企业+冷链物流中心+农村信息化村口店
4.2.3 华容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体系
4.2.4 衡山县:龙头企业+基地
4.3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体存在差异的原因
4.4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体比较及结论
第五章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选择——基于的四县对比分析
5.1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
5.2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选择的差异:基于四县样本
5.2.1 长沙县:茶乡小镇
5.2.2 华容县:粮食产业园
5.2.3 衡山县:特色经济作物
5.2.4 靖州县:杨梅产业园
5.3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选择存在差异的原因
5.3.1 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
5.3.2 避免产业链建设的雷同和重复
5.3.3 产业精深加工的水平不同
5.4 农村三产融合产业选择的比较及结论
5.4.1 产业选择需要结合各种优势
5.4.2 创新型产业选择:农村与养老业融合
5.4.3 农业产业的多功能开发
第六章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链接——基于的四县对比分析
6.1 湖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利益链接的主要方式
6.1.1 订单合同型
6.1.2 股份合作型
6.1.3 技术资本服务型
6.1.4 反租倒包再就业型
6.2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利益链接存在的差异:基于四县样本
6.2.1 长沙县:鲜叶直补+股权分红
6.2.2 华容县:接一拉二连三链接
6.2.3 衡山县:土地流转+农民入股
6.2.4 靖州县: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
6.3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利益链接的比较及结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培养带动型主体,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体系
7.2 打造多种业态,丰富农村产业融合产业选择
7.3 创新多样利益链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分享模式
7.4 完善政策法律,保障农业三产融合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视角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J]. 焦庆东,韩伟刚. 知识经济. 2018(07)
[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思南县农村土地为视角[J]. 张霞,严飞. 河南农业. 2017(35)
[3]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发展战略及产业机遇初探[J]. 王廉. 南方农村. 2017(06)
[4]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 李治,王东阳. 中州学刊. 2017(09)
[5]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朱信凯,徐星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城乡中国”由单向城市化转向城乡互动[J]. 刘守英. 农村工作通讯. 2017(10)
[7]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 赵霞,韩一军,姜楠.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4)
[8]演进式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国式探索[J]. 韩晓莹.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5)
[9]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模式[J]. 孙鸿雁. 经营与管理. 2017(01)
[10]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冯伟,石汝娟,夏虹,耿晴晴. 湖北农业科学. 2016(21)
博士论文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 谭明交.华中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83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18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