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已经消失?
发布时间:2021-05-17 13:23
2004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续出现“民工荒”现象,城市面临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引起了很多经济学家的热议。但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消失的问题,经济学界一直处于争论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较长时间跨度的微观和宏观数据,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对中国是否还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我们找到了几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消失的市场特征。首先,我们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农村迁移至城镇务工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的历年变化情况。利用微观数据,我们发现1999-2008年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实际工资水平整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剔除劳动力个人因素之后,移民的实际工资水平仍呈相似趋势。其次,我们考察了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与本地居民的工资差异,我们发现农民工之间以及农民工与当地居民之前都存在工资差异缩小的现象。然后,我们估计了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力与制度工资的比值,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宏观数据,我们发现整个国家的这个比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在2007-2016年阶段,该比值超过1。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结果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失的表现,但我们无法准确指出具体是哪一年出现的这个拐点。我们还分...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及实际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论
2.2 关于农民工工资增长的趋势的研究
2.3 农村至城镇移民与当地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研究
2.4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3.2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
3.2.1 农业部门
3.2.2 工业部门
3.2.3 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刘易斯拐点
第4章 数据及变量
4.1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4.2 中国农村城市移民调查(RUMIC)
4.3 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官网)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农村至城市迁移劳动力的实际工资的增长
5.1.1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的分析
5.1.2 基于中国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的分析
5.2 工资差距分析
5.2.1 农民工之间的工资差异分析
5.2.2 农民工与当地居民的工资差异分析
5.3 农业劳动产出弹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计
5.3.1 农业劳动产出弹性
5.3.2 农村剩余劳动力
5.3.3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易斯拐点与我国现实——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 姚翔宇,马威,朱伟增. 技术与市场. 2018(08)
[2]1984~2050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估算和预测[J]. 赵卫军,焦斌龙,韩媛媛. 人口研究. 2018(02)
[3]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农民工的就业与工资[J]. 孙婧芳. 经济研究. 2017(08)
[4]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的动态趋同及其结构差异[J]. 刘新争. 财经科学. 2017(06)
[5]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J]. 于潇,孙悦. 人口研究. 2017(01)
[6]从供给侧判断“刘易斯拐点”:到来还是延迟[J]. 薛继亮.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9)
[7]人力资本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刘晗,王钊,姜松.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6(03)
[8]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基于边际生产力的实证检验[J]. 屈满学. 西北人口. 2016(02)
[9]“刘易斯拐点”的一个理论证伪——基于产品市场的视角[J]. 李文溥,熊英. 经济研究. 2015(05)
[10]"刘易斯转折点”的学术论争及劳动力转移新特征[J]. 许召元. 改革. 2014(12)
本文编号:3191837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及实际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论
2.2 关于农民工工资增长的趋势的研究
2.3 农村至城镇移民与当地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研究
2.4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3.2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
3.2.1 农业部门
3.2.2 工业部门
3.2.3 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刘易斯拐点
第4章 数据及变量
4.1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4.2 中国农村城市移民调查(RUMIC)
4.3 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官网)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农村至城市迁移劳动力的实际工资的增长
5.1.1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的分析
5.1.2 基于中国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的分析
5.2 工资差距分析
5.2.1 农民工之间的工资差异分析
5.2.2 农民工与当地居民的工资差异分析
5.3 农业劳动产出弹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计
5.3.1 农业劳动产出弹性
5.3.2 农村剩余劳动力
5.3.3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易斯拐点与我国现实——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 姚翔宇,马威,朱伟增. 技术与市场. 2018(08)
[2]1984~2050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估算和预测[J]. 赵卫军,焦斌龙,韩媛媛. 人口研究. 2018(02)
[3]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农民工的就业与工资[J]. 孙婧芳. 经济研究. 2017(08)
[4]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的动态趋同及其结构差异[J]. 刘新争. 财经科学. 2017(06)
[5]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J]. 于潇,孙悦. 人口研究. 2017(01)
[6]从供给侧判断“刘易斯拐点”:到来还是延迟[J]. 薛继亮.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9)
[7]人力资本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刘晗,王钊,姜松.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6(03)
[8]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基于边际生产力的实证检验[J]. 屈满学. 西北人口. 2016(02)
[9]“刘易斯拐点”的一个理论证伪——基于产品市场的视角[J]. 李文溥,熊英. 经济研究. 2015(05)
[10]"刘易斯转折点”的学术论争及劳动力转移新特征[J]. 许召元. 改革. 2014(12)
本文编号:3191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19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