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坝系农业型小流域退耕驱动的农户生计与环境意愿响应
发布时间:2021-06-23 21:17
中国于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工作,2001年全面启动。陕北韭园沟流域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坝系农业体系,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20年.间,韭园沟流域退耕农户的生计是否受退耕工程驱动发生改变,退耕农户的环境意愿是否受生计资本变化产生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又是如何影响环境意愿的。基于此,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基础,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退耕还林对韭园沟退耕农户生计的影响,确定农户生计行为转型的影响因子探究农户生计与环境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非退耕户,退耕还林工程使得退耕户农业收入显著降低,非农收入和补贴收入显著增加,总体收入有所增加。自然资本中坡耕地面积显著显著降低(4.28**),金融资本中劳动收入(2.83*)和补贴收入(11.62***)、社会资本中参与团体组织(5.31**)和物质资本中生产性工具(2.96*)显著提高。(2)相比非退耕户,退耕还林促进了退耕户由纯农向兼农和由纯农向非农生计行为转型。(3)流域农户整体上对生态补偿的开展表示支持。退耕农户对生态补偿的参与意...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图 2.1 调研数据来源数据农户评估法(PRA),对研究区域农户进行调查访问,查包括吴家畔、王茂庄、桑坪则在内的 15 个行政村。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兼具不同收入水平,涵问卷 407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 389 份,问卷有效率 庭特征、资源禀赋、产业收入、社会关系以及农户对生第一天预调研农户的反馈对调研问卷进行修改,调研问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开还林工程规划》(2001-2010 年)为准,将 1999 年到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定义为退耕农户(以下简称退耕户户(以下简称非退耕户),在 389 份有效农户问卷中,退
1.1 生计资本指标的选取及赋值依据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图 3.1),将生计资本划分自(N)、人力资本(H)、物质资本(P)、社会资本(S)、金融资本(F)五大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转出农户的生计资本分化及其生计策略变化[J]. 袁东波,陈美球,廖彩荣,谢贤鑫,廖小斌,姚冬莲.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2]农民生态移民意愿及其决定因素——来自甘肃省沙漠边缘农户调查的微观证据[J]. 罗万云,韦惠兰,王光耀. 人口与发展. 2019(02)
[3]保护地役权对中国国家公园统一管理的启示——基于美国经验[J]. 魏钰,何思源,雷光春,苏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及中国的实践[J]. 王前进,王希群,陆诗雷,郭保香. 林业经济. 2019(01)
[5]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改革与创新[J]. 刘桂环,文一惠. 环境保护. 2018(24)
[6]中国生态补偿40年: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J]. 李国平,刘生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7]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完善策略[J]. 张海鹏.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5)
[8]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全磊,陈玉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9]地理学视角的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问题与领域[J]. 赵雪雁. 地理研究. 2017(10)
[10]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秦巴山区为例[J]. 孙贵艳,王传胜. 林业经济问题. 2017(05)
博士论文
[1]生态补偿机制的比较研究[D]. 钟绍峰.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湖南省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区农户休耕现状、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洁蓉.长江大学 2018
[2]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 邓友维.重庆大学 2014
[3]农户利益视角下的四川省退耕还林政策绩效研究[D]. 汪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245673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图 2.1 调研数据来源数据农户评估法(PRA),对研究区域农户进行调查访问,查包括吴家畔、王茂庄、桑坪则在内的 15 个行政村。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兼具不同收入水平,涵问卷 407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 389 份,问卷有效率 庭特征、资源禀赋、产业收入、社会关系以及农户对生第一天预调研农户的反馈对调研问卷进行修改,调研问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开还林工程规划》(2001-2010 年)为准,将 1999 年到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定义为退耕农户(以下简称退耕户户(以下简称非退耕户),在 389 份有效农户问卷中,退
1.1 生计资本指标的选取及赋值依据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图 3.1),将生计资本划分自(N)、人力资本(H)、物质资本(P)、社会资本(S)、金融资本(F)五大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转出农户的生计资本分化及其生计策略变化[J]. 袁东波,陈美球,廖彩荣,谢贤鑫,廖小斌,姚冬莲.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2]农民生态移民意愿及其决定因素——来自甘肃省沙漠边缘农户调查的微观证据[J]. 罗万云,韦惠兰,王光耀. 人口与发展. 2019(02)
[3]保护地役权对中国国家公园统一管理的启示——基于美国经验[J]. 魏钰,何思源,雷光春,苏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及中国的实践[J]. 王前进,王希群,陆诗雷,郭保香. 林业经济. 2019(01)
[5]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改革与创新[J]. 刘桂环,文一惠. 环境保护. 2018(24)
[6]中国生态补偿40年: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J]. 李国平,刘生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7]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完善策略[J]. 张海鹏.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5)
[8]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全磊,陈玉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9]地理学视角的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问题与领域[J]. 赵雪雁. 地理研究. 2017(10)
[10]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秦巴山区为例[J]. 孙贵艳,王传胜. 林业经济问题. 2017(05)
博士论文
[1]生态补偿机制的比较研究[D]. 钟绍峰.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湖南省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区农户休耕现状、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洁蓉.长江大学 2018
[2]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 邓友维.重庆大学 2014
[3]农户利益视角下的四川省退耕还林政策绩效研究[D]. 汪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245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24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