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1 09:11
  中国政府有计划、有组织、规模性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是,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底数不精准、情况不明晰,扶贫措施针对性、指向性弱的问题突出,扶贫开发低质量、低效率的问题普遍存在,精准扶贫顺势而生。2013年11月,精准扶贫这一概念被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按照“靶向治疗、精准施策”的系列要求,产业、健康、教育等相关扶贫政策相继颁布实施。自此,中国政府的扶贫开发迈上了一层新的台阶,尤其是针对云南省的脱贫攻坚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越。云南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欠账等综合因素影响,云南省贫困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二,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治理难度相对较大,历来是我国治理贫困的一个重点区域,云南省农村脱贫后能否可持续发展,决定着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功与否,更决定着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与否。在精准扶贫即将进入收尾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蓄势待发的历史性交汇时期,笔者结合驻村扶贫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反贫困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贫困治理研究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走访调研和统计资料综合分析等多种方式,选取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013年全国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贫困发生率


第三章云南省精准扶贫现状及成效2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从贫困发生率来看,全国的贫困发生率为8.5%,云南的贫困发生率为17.8%,云南的贫困发生率超过全国的贫困发生率9.3个百分点。全国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省份有7个,先后分别是西藏、甘肃、贵州、新疆、云南和青海,云南省贫困发生率位居第五;其余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的省份有9个,分别是陕西、广西、宁夏、山西、湖南、海南、江西、四川和内蒙古。如图3.2所示:图3.22013年全国各省贫困发生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云南省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逐年减少,总计减少贫困人口382万,贫困人口减少超过一半,减少比例达到57.79%,平均每年减少约95.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0.3个百分点,降至至7.5%,平均每年下降约2.5个百分点。如表3.1所示:表3.12013-2017年云南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年份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数量(万人)比上年下降数量(万人)水平(%)比上年下降(%)201366117.820145748715.52.3201547110312.72.820163739810.12.62017279947.52.6

农村,居民收入,净收入,贫困地区


第三章云南省精准扶贫现状及成效31表3.5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占比和各项收入增长贡献率收入类型年份收入构成占比收入增长贡献率2016年2017年工资性收入2236259629.86%36042.40%经营净收入4311448551.58%17420.49%财产净收入66770.89%111.30%转移净收入1233153717.68%30435.81%人均可支配收入7846869584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调查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图3.3贫困地区农村收入构成占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由高到低同样是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为353元、273元、273202元和14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居民收入构成占比由多至少分别为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为52.44%、29.15%、17.64%和0.91%;从居民增收的贡献率来看,收入增长贡献率由大到小是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分别为21.65%、21.54%、16.18%和4.64%。具体如表3.6和图3.4所示:表3.6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占比和各项收入增长贡献率收入类型年份收入构成占比收入增长贡献率2016年2017年工资性收入2182253529.15%35341.92%经营净收入4358456052.44%20223.99%财产净收入65790.91%141.66%转移净收入1261153417.64%27332.42%人均可支配收入7866870884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达国家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比较与借鉴——以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为例[J]. 陈群.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3)
[2]“贫困代际传递”理论研究述评[J]. 马葆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08)
[3]产业扶贫政策的实践逻辑——对B县四个驻村工作队的比较分析[J]. 刘伟,边东东.  江苏社会科学. 2019(02)
[4]中国反贫困成效可持续性的隐忧与长效机制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考察[J]. 张耀文,郭晓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农业产业扶贫的多维贫困瞄准研究[J]. 杨龙,李宝仪,赵阳,汪三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6]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及其动态风险研究[J]. 孙晗霖,刘新智,张鹏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7]义务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与改进路径——基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查[J]. 王文,贾霓.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2)
[8]对国家“十三五”实施“精准扶贫”的认识[J]. 孙沁瑶.  现代交际. 2019(02)
[9]中国农村教育扶贫研究回顾与展望[J]. 刘建伟,王院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10]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进路与世界启示[J]. 乔陆印,何琼峰.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6)



本文编号:3258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258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a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