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资源环境约束视阙下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03:14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测算分析指标,始终是农业经济领域探讨研究的重要话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桎梏,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发展目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增长模式必须由过分依赖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向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农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生产也陷入了生产率下降,增速缓慢的困境,因此通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使得山东省必须将农业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纳入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考量中,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绩效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山东省2007-2017年17个地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在传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加入水资源、农业面源污染要素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通过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和17个地市级这三大层面上的指数进行分析,并且检验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收...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资源环境约束视阙下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不考虑资源环境的山东省三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资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农业,山东省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资源环境约束下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26图3-2考虑资源环境的山东省三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山东省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不考虑资源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是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但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中部地区农业TFP低于东部地区。说明山东省中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受制于资源环境约束的程度更深,故而中部地区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予以高度的重视,否则在日后的发展中会成为该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桎梏。而西部地区在考虑资源环境与否的情况下,都低于中东部两大区域,呈现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双重恶化”情况。因此,山东省的西部地区需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否则该地区农业发展受限的现状下还有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甚至引起资源环境困境,形成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双向抑制恶化。3.3.3市际差异测算分析本文先根据传统农业TFP的测算值对山东省17个地市由高到低依次排名,随后又对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农业TFP的测算进行排名,将两者进行对比讨论,确定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山东省17个地市的排名变动情况(见表3-5)。排名下降的城市共有5个,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德州、菏泽这五个地区;排名未发生变动城市共有3个,包括济南、东营、莱芜;排名上升共有8个,包括淄博、枣庄、济宁、泰安、日照、临沂、聊城、滨州。综合表3-6的数据可以看出,排名上升最多的城市是滨州,共上升六位,而菏泽市排名共下降五位。上述数据整理表明,农林牧渔总产值是农业TFP的期望产出,农业环境污染值则是农业TFP的非期望产出,山东省两种农业TFP排名的变动情况是对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农业污染量的相对增长率的大小的体?

农业,资源环境,山东省,系数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资源环境约束下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收敛分析32iY代表农业TFP水平。iY代表地区i的农业TFP的平均水平,N代表测算地区的个数。若测算地区间农业TFP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差缩小,则认为发生了σ收敛。根据本文第三章的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我们对2007-2017年间山东省资源环境约束下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上述系数计算。图4-1和图4-2表明山东省农业技术效率的标准差(S)表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变异系数(CV)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可以表明山东省农业技术效率在资源环境约束这一条件下不存在σ收敛,同时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况下表现为标准差(S)与变异系数(CV)均呈现出大幅度波动上升的态势,可以表明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样也不存在σ收敛。图4-1考虑资源环境的山东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及标准差图4-2考虑资源环境的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异系数及标准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社会嵌入性研究[J]. 秦升泽,吴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国内外研究综述[J]. 叶璐,王济民.  世界农业. 2020(02)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分析[J]. 王军,杨秀云.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9(11)
[4]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迁——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再考察[J]. 孟祥海,周海川,杜丽永,沈贵银.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6)
[5]中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分析[J]. 廖文康,王介勇,李红梅.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5)
[6]农地流转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J]. 匡远配,杨佳利.  经济学家. 2019(03)
[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J]. 李文华,熊兴.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1)
[8]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 葛鹏飞,王颂吉,黄秀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5)
[9]农业基础设施、粮食生产成本与国际竞争力——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检验[J]. 朱晶,晋乐.  农业技术经济. 2017(10)
[10]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与收敛性分析[J]. 李卫兵,涂蕾.  城市问题. 2017(09)

博士论文
[1]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崔晓.吉林大学 2018
[2]考虑资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D]. 潘丹.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农村生态环境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 梁流涛.南京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00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00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