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03:3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内生式可持续成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对策,既有利于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又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文首先通过归纳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特色产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本文所使用的相关理论。由于临湘位于湖南最北端,是农业大县,对于湘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文以临湘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条件、历史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现状行了整理。并总结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经验,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后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运用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湘北地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以及对策建议。本研究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之下,临湘通过为传统农村优势产业营造良好氛围,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及快速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有了不小的进...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②①求是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5].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8-02/05/c_1122367154.htm.②

轨迹图,劳动生产率,贡献度,轨迹


硕士学位论文12措。只有推动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乡村生态改善的乡村全方位振兴,才能使我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向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第二,有利于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研究表明,要想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三大产业部门的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以及城乡差距不应过大。据图2-2,在1981至2014年的34个年份中,我国贡献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才是第一产业。我国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不容忽视,这与现代化强国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图2-21981-2014年各产业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度运行轨迹①但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差距大的现状目前却没有得到可观的改善。据图2-3,虽然我国整体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中,但农村地区在人均收入的总量与增长幅度方面依旧落后于城市。本文计算,2014-2018的近五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分别为2.75、2.73、2.72、2.71、2.69。乡村全盘落后于城市的情况急需改善,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出发点是城乡关系从附属走向平等,要求我国的乡村从依赖外生力量带动转变为乡村内生增长模式,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全面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①朱益超.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转换与机制创新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09):58-75.

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特色产业,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化研究13图2-32014-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①第二节农村特色产业一、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内涵(一)农村特色产业的概念特色产业重在“特”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特”字有多种含义,一是形容词,特殊、超出一般的;二、三是副词,特别、特地;四是特务;五是指姓氏。“特色”一词指的是某主体呈现的特别的内外风格。特色产业从字面上理解可以解释为:具有独特色彩与风格的产业。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特色产业一词,更多的要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理解。结合国内众多学者对此概念的解释。本文认为:特色产业指的地域范围内,以当地特色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生产方式或工艺等生产要素为支撑,产出具有鲜明当地色彩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集群。它具备有地域性、优势性、开放性特征。特色产业产生形成与演化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胥留德(2002)指出特色产业是由自古就有的特色经济发展而来,早期的特色产业局限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农业才开始向第二三产业延伸。②张泽荣(2003)认为,特色产业是从传统工艺对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开始,形成了特色农产品及服务,经过一定时间的经营形成特色农业,继而不断规模化、商品化,衍生出特色产业。③农村特色产业限定了地域为农村地区。与城市特色产业或其他地域内的特色产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②胥留德.论特色产业[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8-21.③郑星,张泽荣,路兴涛.农业现代化要义[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10-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韩国乡村反贫困的实践及其启示研究[J]. 王志章,陈亮,王静.  世界农业. 2020(01)
[2]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困境与创新趋向[J]. 李冬慧,乔陆印.  求实. 2019(06)
[3]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困境及发展思路[J]. 牛胜强.  理论月刊. 2019(10)
[4]乡村产业兴旺 因地制宜是关键[J]. 宫同伟,周梅婷.  人民论坛. 2019(28)
[5]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青年第一书记的行动范式[J]. 张登国.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9)
[6]扶贫政策影响下农户特色产业规模经营决策研究[J]. 童洪志.  经济与管理. 2019(05)
[7]乡村振兴背景下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融合机制研究[J]. 侯丰荣.  西南金融. 2019(08)
[8]推进乡村振兴应做到因地制宜[J]. 吴布林,方建新.  人民论坛. 2019(17)
[9]《乡村振兴法》立法:功能定位、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 代水平,高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10]精准扶贫之特色产业培育探析——以秦巴山区竹溪县为例[J]. 胡继亮,陈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 翟绪军.东北林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广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 唐玲.广西大学 2013
[2]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 童波.贵州财经大学 2013
[3]基于农村发展的领带特色产业研究[D]. 吕勇进.浙江农林大学 2012
[4]朗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王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5]沈阳市农村特色农业研究[D]. 刘婷婷.沈阳农业大学 2010
[6]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竹产业链构建研究[D]. 于吉涛.中国地质大学 2007
[7]基于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村城镇化研究[D]. 张晓露.西北大学 2006
[8]衡阳市特色农业的发展研究[D]. 周凌云.湖南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18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18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