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09:16
文化具有从细微处形塑人行为的规范力,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乡村文化源于乡村社会,历经持久的历史积淀,体现了乡村民众的精神面貌、价值理想与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精神塑造、力量凝聚以及秩序安排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着先进文化引领与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富有成就的实践探索,为当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源。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了乡村全面发展与繁荣而做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由于文化所具有的铸魂特质与功用,决定了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实现的关键与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为研究主题,必会在乡村文化建设价值认知的增强、乡村文化建设路径选择的丰富、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学术视界的拓展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历史深度的挖掘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意义,从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发展、学术研究与现实需要。本文的研究内容,包...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关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学术回顾
(一)国内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状况
(二)国外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存在不足
第一章 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第一节 乡村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乡村文化的内涵
二、乡村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乡村文化的价值与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乡村文化的价值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传统
一、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开启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定位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科学品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一、乡村经济基础的优化
二、乡村基层政治的发展
三、乡村思想文化的多元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微观镜像——历时性视角下的L村
一、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六大的文化建设(1978-2002)
二、新世纪初期的文化建设(2002-2012)
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2012 年至今)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审视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增强
三、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四、乡村文化制度建设日渐完善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乡村文化城市化倾向明显
二、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不充分
三、多元价值取向普遍存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
二、基层政府选择性治理的影响
三、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第五章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推进图式
第一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二、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逻辑耦合
三、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方法论
一、乡村物质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二、乡村制度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三、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第三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建构乡村主流价值,培育乡村核心价值观
二、建立乡村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文化认同
三、发展乡村公共文化,丰富民众文化选择
四、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留存优秀文化基因
五、优化乡村教育结构,营造乡村文化发展氛围
六、重塑乡村现代文化,彰显乡村文化时代魅力
第四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传统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二、近代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三、国外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五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发展乡村经济,夯实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增强政治引领,明晰乡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三、重视乡村民众,激活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结束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整体性框架
参考文献
附录 :L村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风文明视域下的乡村文化建设[J]. 张世定,范弘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新中国70年文化自信的表征、成因与特质[J]. 陈金龙. 学术论坛. 2019(04)
[3]乡村公共文化内卷化困境与对策[J]. 孟祥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4]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J]. 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5]马克思“从后思索”哲学方法论语境中的“历史思维”[J]. 王维平,韩璐. 山东社会科学. 2019(09)
[6]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镜像与群体心态[J]. 胡小武.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9)
[7]传统村落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研究[J]. 李伟红,鲁可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8)
[8]反躬、再塑与实现:新型乡规民约与乡村伦理重构[J]. 苗国强. 齐鲁学刊. 2019(04)
[9]国外乡村文化建设文献综述与引申[J]. 杜宝贵,李函珂.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9(03)
[10]乡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路径探析——以社区能力建设为视角[J]. 朱冬亮,朱婷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研究[D]. 刘凯文.电子科技大学 2016
[2]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 赵霞.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建构问题研究[D]. 周军.吉林大学 2010
[4]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 于影丽.西北师范大学 2009
[5]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 王晓刚.中共中央党校 2007
[6]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 徐学庆.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兰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探索[D]. 谢源进.兰州大学 2017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变迁研究[D]. 张金平.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研究[D]. 欧海燕.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8645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关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学术回顾
(一)国内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状况
(二)国外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存在不足
第一章 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第一节 乡村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乡村文化的内涵
二、乡村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乡村文化的价值与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乡村文化的价值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传统
一、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开启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定位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科学品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一、乡村经济基础的优化
二、乡村基层政治的发展
三、乡村思想文化的多元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微观镜像——历时性视角下的L村
一、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六大的文化建设(1978-2002)
二、新世纪初期的文化建设(2002-2012)
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2012 年至今)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审视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增强
三、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四、乡村文化制度建设日渐完善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乡村文化城市化倾向明显
二、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不充分
三、多元价值取向普遍存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
二、基层政府选择性治理的影响
三、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第五章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推进图式
第一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二、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逻辑耦合
三、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方法论
一、乡村物质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二、乡村制度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三、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第三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建构乡村主流价值,培育乡村核心价值观
二、建立乡村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文化认同
三、发展乡村公共文化,丰富民众文化选择
四、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留存优秀文化基因
五、优化乡村教育结构,营造乡村文化发展氛围
六、重塑乡村现代文化,彰显乡村文化时代魅力
第四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传统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二、近代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三、国外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五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发展乡村经济,夯实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增强政治引领,明晰乡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三、重视乡村民众,激活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结束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整体性框架
参考文献
附录 :L村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风文明视域下的乡村文化建设[J]. 张世定,范弘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新中国70年文化自信的表征、成因与特质[J]. 陈金龙. 学术论坛. 2019(04)
[3]乡村公共文化内卷化困境与对策[J]. 孟祥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4]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J]. 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5]马克思“从后思索”哲学方法论语境中的“历史思维”[J]. 王维平,韩璐. 山东社会科学. 2019(09)
[6]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镜像与群体心态[J]. 胡小武.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9)
[7]传统村落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研究[J]. 李伟红,鲁可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8)
[8]反躬、再塑与实现:新型乡规民约与乡村伦理重构[J]. 苗国强. 齐鲁学刊. 2019(04)
[9]国外乡村文化建设文献综述与引申[J]. 杜宝贵,李函珂.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9(03)
[10]乡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路径探析——以社区能力建设为视角[J]. 朱冬亮,朱婷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研究[D]. 刘凯文.电子科技大学 2016
[2]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 赵霞.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建构问题研究[D]. 周军.吉林大学 2010
[4]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 于影丽.西北师范大学 2009
[5]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 王晓刚.中共中央党校 2007
[6]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 徐学庆.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兰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探索[D]. 谢源进.兰州大学 2017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变迁研究[D]. 张金平.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研究[D]. 欧海燕.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8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1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