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09:50
农业相互保险是指将相互保险引入农业保险中的一种保险模式。相互保险即保险需求相同的主体订立保险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为了弥补农业保险风险范围广、成本高、赔付金额大的缺陷,2005年1月11日,国内第一家农业相互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将相互保险与农业保险进行结合,创建了一种新型的农业保险供给形式。这种形式丰富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品种类,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措施。一方面,农业保险企业发生风险的概率比一般保险企业要高,易发生偿付能力风险;另一方面,相互制的保险组织由会员之间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以该基金对约定的事故发生时引发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偿付能力相对薄弱。将两个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有助于加深公司对自身偿付能力的了解,积极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目前有关农业相互保险的大量研究都是集中于相互保险在我国的适用性、优劣势等宏观方面,而关于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日常经营的微观研究,特别是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的研究只简单地度量了风险,没有全面的分析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的过程。文章以此为问题导向,以目前国...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思路??6??
图2-1?2008-2018黑龙江省农,林、牧、渔结构图??第三,公司管理构架存在制度缺陷引发的偿付能力风险
图3-1?2013-2017年相互制业务和非相互制业务保费收入情况??数据来源:WIND,作者整理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相互保险公司发展研究——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为例[J]. 许敏敏,王灵冉.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8(06)
[2]相互保险:破题农业保险困境[J]. 林笑. 农经. 2018(10)
[3]相互保险——时代的新引擎[J]. 张琳琳. 时代金融. 2018(08)
[4]大力发展相互保险 开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局面——全面贯彻十九大保险改革精神[J]. 赵立平,顾长河.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7(12)
[5]在我国发展相互保险的可行性及建议[J]. 程杰. 农家参谋. 2017(18)
[6]历史视角下相互保险发展路径研究[J]. 王凯,谢志刚. 保险研究. 2017(07)
[7]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研究[J]. 张鑫宏.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6)
[8]“相互保险热”的动因及对保险业的影响[J]. 吴韧强. 上海保险. 2015(12)
[9]相互保险:经济学角度的再观察[J]. 张楠楠. 中国保险. 2015(12)
[10]全国首家保险互助社试点情况调查报告[J]. 鲍雯,徐洪水,黄健,傅晓燕. 金融发展评论. 2014(09)
博士论文
[1]财产保险公司风险预警研究[D]. 滕焕钦.山东大学 2011
[2]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研究[D]. 吴晓辉.西南财经大学 2008
[3]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研究[D]. 曾忠东.四川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ZYRS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D]. 沈峥.沈阳工业大学 2018
[2]相互保险在我国发展问题研究[D]. 赵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3]相互保险在我国农险中的运用[D]. 龚宇飞.辽宁大学 2014
[4]我国农业相互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 关卉.吉林大学 2012
[5]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预警方法研究[D]. 张青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6]基于公司规模和广义灰色关联模型的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D]. 邓巍.天津财经大学 2009
[7]相互保险公司制在我国农业保险中的运用分析[D]. 陈雪姣.西南财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8687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思路??6??
图2-1?2008-2018黑龙江省农,林、牧、渔结构图??第三,公司管理构架存在制度缺陷引发的偿付能力风险
图3-1?2013-2017年相互制业务和非相互制业务保费收入情况??数据来源:WIND,作者整理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相互保险公司发展研究——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为例[J]. 许敏敏,王灵冉.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8(06)
[2]相互保险:破题农业保险困境[J]. 林笑. 农经. 2018(10)
[3]相互保险——时代的新引擎[J]. 张琳琳. 时代金融. 2018(08)
[4]大力发展相互保险 开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局面——全面贯彻十九大保险改革精神[J]. 赵立平,顾长河.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7(12)
[5]在我国发展相互保险的可行性及建议[J]. 程杰. 农家参谋. 2017(18)
[6]历史视角下相互保险发展路径研究[J]. 王凯,谢志刚. 保险研究. 2017(07)
[7]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研究[J]. 张鑫宏.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6)
[8]“相互保险热”的动因及对保险业的影响[J]. 吴韧强. 上海保险. 2015(12)
[9]相互保险:经济学角度的再观察[J]. 张楠楠. 中国保险. 2015(12)
[10]全国首家保险互助社试点情况调查报告[J]. 鲍雯,徐洪水,黄健,傅晓燕. 金融发展评论. 2014(09)
博士论文
[1]财产保险公司风险预警研究[D]. 滕焕钦.山东大学 2011
[2]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研究[D]. 吴晓辉.西南财经大学 2008
[3]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研究[D]. 曾忠东.四川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ZYRS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D]. 沈峥.沈阳工业大学 2018
[2]相互保险在我国发展问题研究[D]. 赵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3]相互保险在我国农险中的运用[D]. 龚宇飞.辽宁大学 2014
[4]我国农业相互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 关卉.吉林大学 2012
[5]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预警方法研究[D]. 张青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6]基于公司规模和广义灰色关联模型的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D]. 邓巍.天津财经大学 2009
[7]相互保险公司制在我国农业保险中的运用分析[D]. 陈雪姣.西南财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8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1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