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研究 ——以苏州市工业园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5-10 18:1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率突飞猛进,城市规模也在“摊大饼”式的迅速扩张,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征地后的农民被集中安置到一个社区,由此产生了新的社区——“村转居”社区和新的居民——“失地农民”。失地老人作为失地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在征地后发生了改变,他们面临“村转居”条件下新的生活需求,进而对城市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调查点,对失地老人的养老需求和养老服务进行了实证研究。当前,失地老人需求主要包括:生活保障需求、医疗保健需求、情感关爱需求、身份认同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目前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主要依靠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家庭以及老人自己来提供,每个供给主体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的养老功能也不同。通过供需现状的对比,发现失地老人的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存在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需求内容繁多性与服务项目有限性的矛盾、养老需求偏好与服务项目实际利用适配性低、养老服务的高理想期待与现实服务供给的低满意度、养老服务产业的高投入和社会化养老的低消费不匹配。主要的原因在于,养老需求输入环节——养老需求“输送失败”,养老服务供给环...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三) 文献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案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 需求层次理论
(二)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三) 协同治理理论
二、基本概念
(一) “村转居”
(二) 失地老人
(三) 养老需求
(四) 养老服务供给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问卷设计
(三) 研究过程
第二章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现状
一、“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的养老需求现状
(一)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的特点
(二)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需求现状
二、“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一) “村转居”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
(二) “村转居”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第三章 “村转居”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状况
一、需求内容繁多性与服务项目有限性的矛盾
二、养老需求偏好与服务项目实际利用适配性低
三、养老服务的高理想期待与现实服务供给的低满意度的矛盾
四、养老服务产业的高投入和社会化养老的低消费不匹配
第四章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养老需求输入环节——养老需求“输送失败”
(一) 失地老人的“强需求”
(二) 失地老人的“弱表达”
(三) 需求表达渠道不通畅
二、养老服务供给环节——多元主体合作协调不畅
(一) 政府的“缺位”
(二) 社区养老资源缺乏,发展条件受限
(三) 社会组织内生能力弱
(四) 家庭结构改变,敬老、养老、助老观念弱化
(五) 老人的文化、心理“适应难”
三、养老服务输出和反馈环节——养老服务缺乏监督、评估与反馈
(一)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机制不完善
(二) 老年群体的“消极”反馈
第五章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均衡的实现路径
一、以需求为导向,关注老年人养老诉求
(一) 老年人增强主体意识,主动表达养老意愿与需求
(二) 完善养老需求表达渠道
(三) 开展养老需求评估工作
二、发挥多方合作优势,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 政府: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管理
(二) 社区:充分挥依托作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三) 社会组织:增强自觉能动性,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四) 家庭:孝亲敬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五) 个人:改变传统养老观念,树立社会化养老意识
三、加强养老服务事后监管、评估与反馈,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服务供需现状调查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达地区失地老人养老支持体系内卷化及其突破——基于苏州市的个案研究[J]. 叶继红,占少华.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2)
[2]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J]. 李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3]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新中国70年农村养老方式变迁[J]. 舒奋. 浙江社会科学. 2019(06)
[4]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理论探究[J]. 曹宇宁,叶民英.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5]北京市养老需求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屈冠银,王军杰.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6]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与服务整合——基于“四力协调”的分析框架[J]. 丁建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7]苏州市为老服务市场的有效需求分析[J]. 陈明慧,丁福兴. 黑河学刊. 2019(01)
[8]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阈下社区养老途径探究[J]. 张丽艳,李闯. 行政与法. 2019(01)
[9]“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问题探究[J]. 耿永志,魏云娜,周瑾. 宏观经济管理. 2019(01)
[10]我国养老产业供需失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盛见. 中州学刊. 2018(11)
硕士论文
[1]从子女养老到自我养老:农村反馈式家庭养老的变迁与老年人赡养的困境[D]. 张勇.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
[2]“城中村”改造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服务研究[D]. 李璐.山西大学 2015
[3]城郊失地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研究[D]. 王丹.南京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52446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三) 文献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案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 需求层次理论
(二)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三) 协同治理理论
二、基本概念
(一) “村转居”
(二) 失地老人
(三) 养老需求
(四) 养老服务供给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问卷设计
(三) 研究过程
第二章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现状
一、“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的养老需求现状
(一)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的特点
(二)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需求现状
二、“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一) “村转居”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
(二) “村转居”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第三章 “村转居”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状况
一、需求内容繁多性与服务项目有限性的矛盾
二、养老需求偏好与服务项目实际利用适配性低
三、养老服务的高理想期待与现实服务供给的低满意度的矛盾
四、养老服务产业的高投入和社会化养老的低消费不匹配
第四章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养老需求输入环节——养老需求“输送失败”
(一) 失地老人的“强需求”
(二) 失地老人的“弱表达”
(三) 需求表达渠道不通畅
二、养老服务供给环节——多元主体合作协调不畅
(一) 政府的“缺位”
(二) 社区养老资源缺乏,发展条件受限
(三) 社会组织内生能力弱
(四) 家庭结构改变,敬老、养老、助老观念弱化
(五) 老人的文化、心理“适应难”
三、养老服务输出和反馈环节——养老服务缺乏监督、评估与反馈
(一)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机制不完善
(二) 老年群体的“消极”反馈
第五章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均衡的实现路径
一、以需求为导向,关注老年人养老诉求
(一) 老年人增强主体意识,主动表达养老意愿与需求
(二) 完善养老需求表达渠道
(三) 开展养老需求评估工作
二、发挥多方合作优势,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 政府: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管理
(二) 社区:充分挥依托作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三) 社会组织:增强自觉能动性,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四) 家庭:孝亲敬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五) 个人:改变传统养老观念,树立社会化养老意识
三、加强养老服务事后监管、评估与反馈,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村转居社区“失地老人”养老服务供需现状调查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达地区失地老人养老支持体系内卷化及其突破——基于苏州市的个案研究[J]. 叶继红,占少华.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2)
[2]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J]. 李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3]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新中国70年农村养老方式变迁[J]. 舒奋. 浙江社会科学. 2019(06)
[4]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理论探究[J]. 曹宇宁,叶民英.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5]北京市养老需求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屈冠银,王军杰.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6]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与服务整合——基于“四力协调”的分析框架[J]. 丁建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7]苏州市为老服务市场的有效需求分析[J]. 陈明慧,丁福兴. 黑河学刊. 2019(01)
[8]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阈下社区养老途径探究[J]. 张丽艳,李闯. 行政与法. 2019(01)
[9]“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问题探究[J]. 耿永志,魏云娜,周瑾. 宏观经济管理. 2019(01)
[10]我国养老产业供需失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盛见. 中州学刊. 2018(11)
硕士论文
[1]从子女养老到自我养老:农村反馈式家庭养老的变迁与老年人赡养的困境[D]. 张勇.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
[2]“城中村”改造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服务研究[D]. 李璐.山西大学 2015
[3]城郊失地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研究[D]. 王丹.南京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52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5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