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河北乡村振兴公共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8 17: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是根本,要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第一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因此,系统研究和谋划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战略,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各地人才振兴面临着一些共性的挑战,河北省政府还未出台专门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去乡村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加入乡村振兴队伍的配套政策和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本文以河北省城市专业人才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为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借鉴。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交代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并依据“城乡融合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相通的,通过对城乡融合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乡村振兴的本质;鼓励城市专业人才从城市相关岗位转移到...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点
一、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逻辑
(一) 相关概念
1. 乡村振兴
2. 城市专业人才
3. 公共政策
(二) 理论基础
1.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 人才流动理论
3. 政策功能理论
(三) 逻辑关系
1.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能性需求
2.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性需求
二、乡村振兴中城市专业人才的供给侧分析
(一) 样本基本情况
1. 样本来源及分布分析
2. 样本质量与供给能力分析
(二) 基于对城市专业人才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观意愿、供给偏好
2. 城市专业人才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的价值获得
3. 城市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4. 阻碍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因素
5.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期望
(三) 针对供给侧——城市专业人才的调查总结
三、乡村振兴中对城市专业人才的需求侧分析
(一) 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现状
1. 乡村振兴实施主体人才队伍现状
2. 对城市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二) 基于对乡村振兴组织实施主体的访谈分析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原因及重大意义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对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要求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对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撑
(三)针对需求侧——乡村振兴实施主体的调查总结
1. 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特殊性的研究
2. 尊重乡村振兴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
3. 强化政府在引进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体系中的作用
四、城市专业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对接问题分析
(一) 乡村振兴实施主体与城市专业人才对接现状
(二) 对接中的障碍因素
1. 主体双方信息不对称
2. 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3. 城市专业人才需求方责任定位模糊
4. 对城市专业人才的界定不明
(三) 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政策研究
1. 建立公开信息平台
2. 政府建立助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3. 细化乡村振兴实施主体的人才需求
4. 清晰界定能够参与乡村振兴的城市专业人才
(四) 针对供需双方对接问题的调查总结
五、政策借鉴与建议
(一) 其他省市有关吸引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借鉴
1. 山东省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2. 江苏省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3. 重庆市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4. 浙江省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5. 综合评析
(二) 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河北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1. 全方位建立人才利益保障机制
2. 分类制定人才政策,力求精准施策
3. 发挥政府在引进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中的引导作用
4. 保障乡村振兴实施主体的相关权益
5. 增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信息对接机制
6. 建立政策反馈机制,依据反馈及时调整政策
结语
(一) 综合研究结论
(二) 对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河北乡村振兴的供给侧分析
(二) 乡村振兴中对城市专业人才的需求侧分析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模式与制度性供给研究[J]. 周晓娟. 科学发展. 2019(02)
[2]论社会工作人才介入乡村振兴战略[J]. 吴蓓蓓. 法制博览. 2019(04)
[3]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分析[J]. 刘爱玲,薛二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3)
[4]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理路[J]. 李程丽,薄遵强.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5]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 何仁伟. 地理研究. 2018(11)
[6]首都山区村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基于北京延庆典型村的调查[J]. 王丽红. 农村经营管理. 2018(11)
[7]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流动精英与公共参与——基于H省R县河村的分析[J]. 郑庆杰,刘欢.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1)
[8]《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速览[J]. 农经. 2018(11)
[9]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建议——以石门县为例[J]. 李东波,董义勇,陈子龙,丁芙蓉,佘宏建,向秀萍. 作物研究. 2018(S1)
[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 蒲实,孙文营.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1)
博士论文
[1]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 张心淼.天津大学 2010
[2]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梁伟年.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地方政府知识型人才引进机制研究[D]. 陆群先.南京大学 2018
[2]珠江—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区城乡融合评价及对策研究[D]. 叶允最.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宁波国际化背景下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及其政策完善研究[D]. 邱曼.宁波大学 2017
[4]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研究[D]. 曹梦洁.安徽大学 2014
[5]地方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D]. 宗子仰.上海交通大学 2010
[6]宁波市镇海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 徐贵水.上海交通大学 2010
[7]株洲市政府促进及保障人才流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2112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点
一、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逻辑
(一) 相关概念
1. 乡村振兴
2. 城市专业人才
3. 公共政策
(二) 理论基础
1.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 人才流动理论
3. 政策功能理论
(三) 逻辑关系
1.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能性需求
2.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性需求
二、乡村振兴中城市专业人才的供给侧分析
(一) 样本基本情况
1. 样本来源及分布分析
2. 样本质量与供给能力分析
(二) 基于对城市专业人才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观意愿、供给偏好
2. 城市专业人才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的价值获得
3. 城市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4. 阻碍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因素
5.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期望
(三) 针对供给侧——城市专业人才的调查总结
三、乡村振兴中对城市专业人才的需求侧分析
(一) 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现状
1. 乡村振兴实施主体人才队伍现状
2. 对城市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二) 基于对乡村振兴组织实施主体的访谈分析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原因及重大意义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对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要求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对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撑
(三)针对需求侧——乡村振兴实施主体的调查总结
1. 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特殊性的研究
2. 尊重乡村振兴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
3. 强化政府在引进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体系中的作用
四、城市专业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对接问题分析
(一) 乡村振兴实施主体与城市专业人才对接现状
(二) 对接中的障碍因素
1. 主体双方信息不对称
2. 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3. 城市专业人才需求方责任定位模糊
4. 对城市专业人才的界定不明
(三) 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政策研究
1. 建立公开信息平台
2. 政府建立助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3. 细化乡村振兴实施主体的人才需求
4. 清晰界定能够参与乡村振兴的城市专业人才
(四) 针对供需双方对接问题的调查总结
五、政策借鉴与建议
(一) 其他省市有关吸引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借鉴
1. 山东省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2. 江苏省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3. 重庆市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4. 浙江省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5. 综合评析
(二) 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河北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1. 全方位建立人才利益保障机制
2. 分类制定人才政策,力求精准施策
3. 发挥政府在引进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中的引导作用
4. 保障乡村振兴实施主体的相关权益
5. 增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信息对接机制
6. 建立政策反馈机制,依据反馈及时调整政策
结语
(一) 综合研究结论
(二) 对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城市专业人才参与河北乡村振兴的供给侧分析
(二) 乡村振兴中对城市专业人才的需求侧分析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模式与制度性供给研究[J]. 周晓娟. 科学发展. 2019(02)
[2]论社会工作人才介入乡村振兴战略[J]. 吴蓓蓓. 法制博览. 2019(04)
[3]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分析[J]. 刘爱玲,薛二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3)
[4]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理路[J]. 李程丽,薄遵强.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5]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 何仁伟. 地理研究. 2018(11)
[6]首都山区村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基于北京延庆典型村的调查[J]. 王丽红. 农村经营管理. 2018(11)
[7]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流动精英与公共参与——基于H省R县河村的分析[J]. 郑庆杰,刘欢.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1)
[8]《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速览[J]. 农经. 2018(11)
[9]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建议——以石门县为例[J]. 李东波,董义勇,陈子龙,丁芙蓉,佘宏建,向秀萍. 作物研究. 2018(S1)
[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 蒲实,孙文营.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1)
博士论文
[1]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 张心淼.天津大学 2010
[2]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梁伟年.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地方政府知识型人才引进机制研究[D]. 陆群先.南京大学 2018
[2]珠江—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区城乡融合评价及对策研究[D]. 叶允最.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宁波国际化背景下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及其政策完善研究[D]. 邱曼.宁波大学 2017
[4]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研究[D]. 曹梦洁.安徽大学 2014
[5]地方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D]. 宗子仰.上海交通大学 2010
[6]宁波市镇海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 徐贵水.上海交通大学 2010
[7]株洲市政府促进及保障人才流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2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8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