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邓小平的“富农”思想与中国“三农”问题

发布时间:2017-07-01 21:17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富农”思想与中国“三农”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进入新世纪,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实,“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心问题,理论界、学术界、政府职能部门等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撰写出了各种专题论文,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许多观点,建言献策如潮。“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用13个字形象地、生动地、确切地概括出了中国的“三农”问题,言简意赅,振聋发聩。实际上,“三农”问题不只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全社会都存在紧密联系的问题。“三农”问题已经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关系到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整个国家面临的困境也就无法摆脱。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富农”思想,可以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邓小平“富农”思想是在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突破的背景下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践出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的“富农”之路。可以说,在建国后,农业究竟选择何种发展道路,采用怎样的制度方式,如何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这个问题是由邓小平完成的,他的“富农”思想对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上,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改革开放近30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等实践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富农”思想对解决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认识和新贡献。“富农”思想是在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对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在邓小平“富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发生了巨大变化。邓小平不仅在理论上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而且在实践中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达成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多年来农业、农村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充分证明邓小平“富农”思想将指引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主要方向。邓小平“富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农业思想以及农业现代化理论,吸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变革经济体制,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主线,始终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邓小平“富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尊重国情、以人为本,这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正确认识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自觉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逐步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富农思想 三农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91.93;F320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序论10-21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0-11
  • (二) 概念阐述11-14
  • (三) 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14-21
  • 一、邓小平“富农”思想的形成21-26
  • (一) 邓小平“富农”思想产生的前提基础与历史背景21-22
  • (二) 邓小平“富农”思想形成的条件22-24
  • (三) 邓小平“富农”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24-26
  • 二、邓小平“富农”思想的丰富内涵26-33
  • (一) 邓小平“富农”思想中关于农民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26-27
  • (二) 邓小平“富农”思想中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考27-30
  • (三) 邓小平“富农”思想中关于科技兴农的思考30-31
  • (四) 邓小平“富农”思想中关于教育支农的思考31-33
  • 三、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33-42
  • (一) 农民问题──农民生活艰辛33-38
  • (二) 农业问题──农业危机重重38-39
  • (三) 农村问题──农村发展乏力39-42
  • 四、邓小平“富农”思想对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启示42-52
  • (一) 根除土地问题顽疾,进行以农地为核心的产权改革,增强土地的流通性42-44
  • (二)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4-49
  • (三) 提高农民素质,最终靠科技解决问题49-52
  • 结束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雪萍;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之比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张凯;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的辩证法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3 刘业富;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与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J];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03期

4 张渝政,唐廷英;论邓小平的经济社会发展观[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10期

5 邹开明;周世慧;;浅析改革开放前邓小平的经济思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6 张小媚;;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7 李玉琴;;邓小平经济诚信思想探微[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8 杨建军;李建勇;;列宁新经济政策改革与邓小平经济改革之比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李仁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逻辑指向[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1期

10 冯毓奎;邓小平对农民问题的理论突破和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勤;“三农”问题的国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慧敏;城市化与二元结构——变革中的“三农”及其困境[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李健;论邓小平科技兴农的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薛峰;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温立;中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侯冠平;用知识化推进“二元结构”一元化[D];湘潭大学;2005年

6 庞美青;邓小平农业思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7 赵长芬;新时期邓小平农民利益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岳晓玲;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富农”思想与中国“三农”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507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6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