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发布时间:2017-07-03 04:07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更多相关文章: “三农” 财政农业政策 调整


【摘要】: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因其特殊的地位和自身的弱质性受到了特别的支持和保护,从而得以健康发展,长盛不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言而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采取了许多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但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农业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被忽视了,农业被置于口头基础的地位,致使“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不得不花大力气解决的时候了。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很多。作为一名基层的财政工作者,笔者从政府财政投入角度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认为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本文就是围绕“三农”问题讨论如何调整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三农”问题与财政农业政策。“三农”问题的出现和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使我们开始认真思考“三农”问题与财政农业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重新认识加大财政农业投入力度和调整财政农业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作用。本章主要介绍了“三农”问题的现实表现,如农民增收难,农民负担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着重强调“三农”问题的严峻性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分析了形成“三农”问题的主要根源,有制度的、历史的、国情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指出了财政支农政策的一些偏差;最后提出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 第二章:国外的财政支农政策。分析国外的财政支农政策对国内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研究国内财政支农政策调整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作者并不主张对国外的作法不加区别地照抄照搬,但我们要善于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使国外的有益经验服务于国内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在这 WP=3 一章里,作者首先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总体情况作了介绍,即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五个(生产目标、收入目标、提升竞争力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农业科技进步目标);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基本模式,共四种(通过财政补贴和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补贴和关税政策保护国内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运用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运用社会保障政策、补贴和税收政策等稳定农民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台湾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及地区的财政支农政策。最后得出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调整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三点启示,即: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克服农业自身的缺陷,为农业创造与其它产业公平竞争的机会;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多予少取或不取,让农民休养生息;必须走科教兴农的道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第三章:国内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这是全文的重点章节。本章第一节论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三个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业投入比重;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内需;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这三个方面都是政府财政支农政策应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第二节讨论了财政支农支出投入的重点。由于财政支农资金十分有限,所以在投向上不能撒花椒面,搞遍地开花,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根据中国“三农”现状,作者认为财政支农资金应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以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公平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特色农业,以提高农业质量,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节根据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状况,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 WP=4 投入中的事权范围,并根据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中央、省市财政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制度,保证转移支付资金向贫困地区和困难人群倾斜。第四节针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资金到位率低、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即:在资金的分配上实行零基预算;在管理权限上要适当归并,改变多头管理的状况;在拨付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在后续管理上要建立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并加强对支农资金分配运行的监控。 本文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力图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彻底解决需要社会方方面面长期共同努力。考虑到政府力量的主导作用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因此,作者在选题时和在写作的过程中,突出了“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措施”这个中心。文章提出的调整财政支农政策的具体思路实践性较强,对做好当前的财政支农工作、破解“三农”难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农” 财政农业政策 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12.8
【目录】:
  • 导言10-11
  • 第一章 “三农”问题与财政农业政策11-19
  • 第一节 “三农”问题的严峻性11-13
  • 一、 农民增收难,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11-12
  • 二、 农民进城受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12
  • 三、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12
  • 四、 农民负担重12-13
  • 五、 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低,农民整体素质难以提高13
  • 第二节 “三农”问题形成的根源13-15
  • 一、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形成的不合理的制度安排13-14
  • 二、 农产品出现过剩,农民卖粮难14
  • 三、 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对农业的制约14-15
  • 四、 我国政府的农业政策包括财税政策的偏差15
  •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农业发展15-19
  • 一、 财政支农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16-17
  • 二、 农业的特质决定了农业离不开政府财政支持17-19
  • 第二章 国外的财政支农政策19-32
  • 第一节 国外财政支农政策概述19-24
  • 一、 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取向19-21
  • 二、 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模式21-24
  • 第二节 财政支农政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及地区24-28
  • 一、 美国的财政支农政策24-25
  • 二、 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25-26
  • 三、 日本的财政支农政策26
  • 四、 台湾的财政支农政策26-28
  • 第三节 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启示28-32
  • 一、 发展农业,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28-29
  • 二、 发展农业,必须处理好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关系29-31
  • 三、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科教兴农的道路31-32
  • 第三章 国内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32-49
  • 第一节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32-36
  • 一、 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32-33
  • 二、 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33-34
  • 三、 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34-36
  • 第二节 财政支农支出重点的调整36-41
  • 一、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36-37
  • 二、 支持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37-40
  • 三、 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0-41
  • 第三节 财政支农资金来源调整41-44
  • 一、 县乡财政困难的状况迫切要求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来源进行调整41
  • 二、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中的事权范围41-42
  • 三、 建立和完善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制度42-44
  • 第四节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调整44-49
  • 一、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4-46
  • 二、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调整对策46-49
  • 主要参考资料49-50
  • 后记5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欧阳友至;公共财政支农投入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鹤琼;农村公共财政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毛晓平;公共财政视角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刘茂盛;新农村背景下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许颜杰;中印乡村现代化发展历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苟露峰;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契约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更多相关文章: “三农” 财政农业政策 调整




本文编号:512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512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