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非农业化是工业反哺农村、农民的唯一产业路径吗——中国西部大开发10年来的自我发展能力塑造与经验

发布时间:2017-07-04 05:06

  本文关键词:非农业化是工业反哺农村、农民的唯一产业路径吗——中国西部大开发10年来的自我发展能力塑造与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 西部大开发 自我发展能力 非农业化 工业反哺农业


【摘要】:非农业化到底是不是工业反哺农村、农民的唯一产业路径?从西部大开发10年实践经验来看,受到了很大质疑。一方面,赶超战略要求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另一方面,"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战略"却更契合"维护和谐、平稳的城乡发展格局"。本研究以四川作为样本省份,采用宏观统计数据与微观情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农民问题为逻辑主线,分析总结了西部大开发10年来自我发展能力塑造与经验。本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成效初显,工农互动的内生增长理论存在双向增进的新经验,但差异化、特色化的统筹发展模式仍处起步阶段。本研究提炼并证实了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三个主要方面: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提高农民整合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优势的综合能力;加强农村社会均等化与农村市场秩序正常化的全面建设。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自我发展能力 非农业化 工业反哺农业
【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批准号20100480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71002062)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SC08B3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非农业化”转变与工农互动理论研究,源自Lewis(1954)二元经济模型对发展经济学框架的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经济学始终从发展模式总结与路径选择依赖的角度,关注着宏观全要素发展(Fei和Ranis,1964;Harrist和Todaro,1970等)、产业组织与分工(杨小凯,2003;Weisdor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2 蔡f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国;;我国城乡收入差别对居民总收入差别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2 陈颂东;;重构农业补贴体系:直接补贴辅之以价格支持[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唐筱霞;;日韩经验借鉴: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法制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4 郁建兴;王诗宗;;统筹城乡发展与地方政府——基于浙江省长兴县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5 叶卫萍;;关于农村改革与转移支付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7年01期

6 林江鹏;刘旺霞;黄永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兼论影响农民收入及其差距的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4期

7 周立群;许清正;;“工业反哺农业”若干问题述评[J];经济学家;2007年02期

8 季丹虎;秦兴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次序[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任保平;钞小静;;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有机衔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王竹林;;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开华;李胜强;;新农村建设当前重点是创新投入机制[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贞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庞英;耕地利用效益及其区域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彭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程瑞芳;中国农业产业市场绩效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竟竟;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关联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张晏榕;政府在调控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燕凌;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雨林;转型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刘艳;农地使用权流转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周建华;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构建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琼;转型时期我国的社会公正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茆志英;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政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3 赵洁;农村居民就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晓红;枣庄市“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伟明;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陈春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7 张洁;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本位[D];山东大学;2007年

8 叶青华;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张传玉;从管治到服务:乡村关系的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磊;西部县域资金外流原因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阎坤;转移支付制度与县乡财政体制构建[J];财贸经济;2004年08期

3 李斌;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古典角度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4 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5 罗恢远;原毅贤;;对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几个问题的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吴群;;江、浙、鲁、粤四省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及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胡同恭;论工业反哺农业[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03期

8 周立群;许清正;;“工业反哺农业”若干问题述评[J];经济学家;2007年02期

9 安同良;卞加振;陆国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与模式: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10 龙翠红;;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以工哺农的战略路径选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部大开发十年云南省畜牧业生产迈上新台阶[J];中国牧业通讯;2011年13期

2 劳志建;;跨越“农业大县”屏障——周至县委书记张印寿访谈录[J];西部大开发;2011年05期

3 高明明;王敏;;促进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4 杨杰文;;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年09期

5 吴志华;孟庆丰;刘利清;宋年铎;;对我国西部大力发展苗木业的论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年04期

6 黄奇帆;;六项举措促“三农”发展 缩小“三个差距”[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7期

7 蒲军;;加快发展 富民强区——天水市麦积区积极实施13345区域发展战略[J];党的建设;2010年12期

8 杨洋;李颖;刘小鹏;;基于西部大开发的海原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9 佘远美;;半边罄村为何“高分低能”[J];中国老区建设;2011年08期

10 ;省专家服务团智力援助巴中[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迁;;加强水利基础建设 迎接西部大开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宋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桂莲;;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大力发展贵州蔬莱产业[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和平;;浅谈西部大开发与“入世”对德宏畜牧业的影响与发展思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姜丽萍;;抓好科技示范点 迎接西部大开发——白云区植保植检站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郭晓东;;投入西部大开发 推动牧业大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卢良恕;辛晓平;许健民;;西部大开发与我国草地保护和草业建设[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景U,

本文编号:516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516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