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保护
发布时间:2017-10-12 11:33
本文关键词:论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保护
【摘要】:十八大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重要论述,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这五个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其中更是明确强调“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关乎公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保护展开论述,内容涉及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的域外经验,以及我国在相关方面的做法和改进建议等。 论文的研究目的有三个:1.更加系统、明确地对社会保障权及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历史发展进程、相近概念比较说明,以及对国际相关文件和各国宪政实践的研究,得出更为系统、明确的概念界定;2.学习、借鉴域外经验,对一些相关立法发达国家在平等实现社会保障权的做法进行抽象、整理,以期为我国立法、机构设置等方面提供借鉴;3.针对我国社会保障权平等实现问题进行研究,为改进、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规范分析法,通过对各国计划具体法律、法规文本的现实情况,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2.实证分析法,通过对法律法规实施的现实情况进行调研,对社会保障制度现状进行把握;3.比较分析方法,目前很多国家已有社会保障方面较好的经验,各有不同特色,笔者拟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几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研究;4.历史分析方法,由于不同国家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以产生的制度也各有不同,我国也有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要通过历史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5.文献分析法,目前学者们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已有一定的研究,他们从各自不同角度对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相关制度与权利进行探究,笔者也首先要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对比和分析,再进一步对社会保障权的平等实现进行研究。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障权,是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丧失劳动能力或发生暂时困难情况下,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相关帮助,以维持其正常生活的权利,其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帮助权(即获得社会救济的权利)和社会保险权。2.我们很难阐述社会权的平等实现,很难得出统一的标准,我们应当是合理的差别性对待,,而这个合理性的标准学界也是历来处于讨论之中,尚未得出统一、确定的观点。3.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分部门制定法律相对更加适应我国的需要。司法上,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也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使公民可以针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以更有效的实现公民各项权利。4.通过设置社会机构,适当将社会保障工作从政府分配到社会,共同协调社会保障工作。为了推动我国大陆地区反社会保障歧视以及其他方面反歧视问题解决的进程,我们可以借鉴平等机会委员会的作法,来为解决歧视问题增加有效途径。 本文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针对社会保障权来谈公民平等权的实现,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关注个人权利实现的平等性,而社会保障权作为民生问题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得不说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实现、相互促进的理念既符合社会发展,又符合公民需求。在目前,理论界已有相当多学者对平等权、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等问题进行探讨,而专门针对社会保障权的平等实现问题的关注则少了很多,本文不仅对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同时研究学习一些域外经验,提出了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权 平等权 生存权 制度性歧视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 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的界定10-18
- (一) 社会保障权的历史发展进程10-12
- (二) 社会保障权的概念界定12-14
- (三) 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的界定14-18
- 二、 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域外经验18-28
- (一) 英国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保护18-20
- (二) 瑞典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保护20-23
- (三) 德国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保护23-26
- (四) 日本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保护26-28
- 三、 我国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保护现状及完善28-41
- (一) 我国公民社会保障权相关立法现状及其实施状况28-31
- (二) 我国公民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的完善建议31-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乾鹤;;我国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的法律缺失与制度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2 丁国峰;赵新龙;王祥军;;日本“低保”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郭曰君;吕铁贞;;社会保障权宪法确认之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7年01期
4 郑贤君;李样举;;作为宪法权利的物质帮助权辨析[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5 朱晓U
本文编号:1018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01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