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模式选择与制度探索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模式选择与制度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工 社会保障 城乡分立 模式选择 制度构建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农村户籍身份和非农活动、以工资为主要生活来源职业身份双重身份属性的特殊群体。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农民工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相关政策方案和模式设计尚不统一和不完善,现行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很难适应农民工的现实需求。对理论界而言,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的研究尚不深入,尚未形成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一致观点。基于此,笔者对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众多学者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提出只有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立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覆盖城乡居民,而城乡和地区之间保障待遇有所差别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围绕这一选题,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利益分析法和制度分析法进行研究,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构建统筹城乡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四个方面来探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模式选择与制度构建。 第一部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主要对农民工形成背景,农民工分类,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诉求,城乡统筹的时代背景及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依据这几方面进行高度概括,从理论高度认识农民工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阶段构建城乡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和障碍,分析社会保障与城乡统筹对接中的现实问题。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政府不向他们提供相应保障,单单依靠其自身力量相互救济、相互照应是很难在城市立足并生存下去的。因此,农民工对社会保障有极大的诉求。现阶段,建立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但要真正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障碍与困难。另一方面,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基本条件业已具备:我国经济实力日益雄厚,这为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作为政府公开承诺的社会目标,为这一制度的构建奠定了社会基础;中国近20多年来的社会保障改革实践为建设城乡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也为这一制度构建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二部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现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的思路进行阐释。在现行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下,城镇的社会保障很难惠及农民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普遍缺失。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待遇不平等、农村社会保障实施标准偏低、农民工公平就业权受到侵害的客观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上看,农民工文化、法律素质低及受教育水平有限导致了其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从外因上看,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和城乡分立的体制也造成了这些问题的产生。 第三部分“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理性选择”从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价值理念、运行效果、制度可持续性和制度适应性的角度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四种实践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过程中,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学术界还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论。学术界一般将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将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保模式”;二是将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农保模式”;三是专门为农民工设计的“综合保险模式”,即俗称的“上海模式”;四是结合农民工的特点,在对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微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双低模式”,即“广东模式”。四种模式各有优劣。通过对四种实践模式的价值理念、运行效果、制度可持续性和制度适应性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简单将将农民工纳入现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或者是采用“上海模式”的第三条道路都存在相当的制约因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第四部分“分步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重要意义和进程安排角度,提出构建城乡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最佳途径。构建城乡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民工社会保障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不是将农民推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是强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更不是简单的另外建立一套所谓专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独立门户,耗费巨大的制度成本;而是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立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逐渐建立起全国统一、覆盖到城乡居民而城乡和地区之间保障待遇有所差别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鉴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尚不完善,笔者建议,构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可以分两步走:现阶段第一步先将农民工分类分层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然后第二步加快城乡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终构建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本章同时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说明,并为如何探索构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提出对策和建议。 最后部分是结论,对全文主旨进行概括和总结。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选题上,以往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研究多集中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模式、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制化探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社会保障模式研究上,很少从模式选择和制度构建方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做深入研究。本文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希望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第二,内容上,本文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综述,对现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概括和对四种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模式的分析,提出本文观点,构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进而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障 城乡分立 模式选择 制度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412.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前言12-20
- 1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20-29
- 1.1 农民工形成背景及分类20-23
- 1.1.1 农民工形成背景20-22
- 1.1.2 农民工分类22-23
- 1.2 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背景及对社会保障的诉求23-25
- 1.2.1 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背景23-24
- 1.2.2 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诉求24-25
- 1.3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和障碍25-27
- 1.3.1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基本条件25
- 1.3.2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障碍25-27
- 1.4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依据27-29
- 2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9-37
- 2.1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现状29-30
- 2.2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30-33
- 2.2.1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30-31
- 2.2.2 家庭保障功能淡化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31
- 2.2.3 社会保障待不平等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实施标准偏低31-32
- 2.2.4 公平就业权受到侵害32
- 2.2.5 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有待健全32-33
- 2.3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3-37
- 2.3.1 外因分析33-35
- 2.3.2 内因分析35-37
- 3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理性选择37-47
- 3.1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四种实践模式37-40
- 3.1.1 城保模式37-38
- 3.1.2 农保模式38
- 3.1.3 综合保险模式38-39
- 3.1.4 双低模式39-40
- 3.2 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模式评估40-43
- 3.2.1 四种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模式的价值理念分析40-41
- 3.2.2 四种实践模式的运行效果分析41-42
- 3.2.3 四种实践模式的制度可持续性和适应性分析42-43
- 3.3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归属选择分析43-47
- 3.3.1 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因素44-45
- 3.3.2 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因素45-47
- 4 构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47-61
- 4.1 城乡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最佳途径47-52
- 4.1.1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47-49
- 4.1.2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49-50
- 4.1.3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安排50-52
- 4.2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应注意的问题52-54
- 4.2.1 争取目标群体的支持52
- 4.2.2 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构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制度环境52-53
- 4.2.3 打破城乡分割,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53-54
- 4.2.4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强化政府职能54
- 4.3 探索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54-61
- 4.3.1 推进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55-56
- 4.3.2 建立涵盖农民工的非缴费性社会保障项目56-58
- 4.3.3 坚持统账结合和完全积累模式,适当调整计发方法58
- 4.3.4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和企业规范用工制度58
- 4.3.5 建立缴费年限折算制度和便于转移接续的永久性个人账户58-59
- 4.3.6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59-61
- 结束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后记67-68
- 致谢68-69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华;黄晓英;刘建平;;论社会保障与城乡统筹的对接(上篇)[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5期
2 吴国华;黄晓英;刘建平;;论社会保障与城乡统筹的对接(下篇)[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6期
3 赵蓉;李泉;;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最佳模式选择——纳入城市低保体系[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4 李迎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合理选择[J];发展论坛;2003年09期
5 叶清华;文国权;;农民变市民难在何处[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7年03期
6 肖义;欧爱民;;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之法律保障[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1期
7 王琼;;推进和谐社会中农民市民化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陈文君;何昆;;论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9 汪霞;;归属选择与制度设计: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再认识[J];黑河学刊;2007年06期
10 赵排风;;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比较与选择——以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为基础[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慧莲;[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金丰;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颜明权;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社会公正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义佼;劳动法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周溢;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徐婷;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李敏;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探索[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5 付饶;中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唐沁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华;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刘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下农民工权益保护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琴;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姜贵姣;我国企业在反就业歧视中的社会责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5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07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