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福利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07:23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福利变化研究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福利变化 农地价值理论 江苏省


【摘要】: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及社会机会等方面构建失地农民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基于农地价值理论视角,将失地农民可获得的福利划分为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态福利3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及宿迁市540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征地前后农民福利水平进行测度,以探索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福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实行了"土地换社保"征地补偿方式,苏州市和南通市目前处于城镇化发展改革阶段,且前者在"人的城镇化"方面更为成熟;宿迁市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方式,仍处于传统城镇化发展阶段。(2)苏州市和南通市失地农民福利水平呈上升趋势,总模糊指数分别从0.444、0.369上升到0.529、0.385;宿迁市样本农户福利水平则有所下降。(3)除苏州市外,南通市和宿迁市样本农户的经济福利均出现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6.1%、34.5%;三个地区失地农民社会福利均有所提升,且苏州市和南通市农户福利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宿迁市;生态福利方面,除南通市外,苏州市和宿迁市均出现下降。(4)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下,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明显受损,城镇化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福利受损,尤其是社会福利得到较大提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真正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同步发展,在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同时,政府还需通过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培训、提供一定就业安置等途径实现征地补偿方式多元化,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环境保护等的投入。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feasible abili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elfare of landless farmers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condition, living conditions, living environment, 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opportunity, and furth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armland value theory. The welfare of landless farmer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economic welfare, social welfare and ecological welfare. On this basis, Su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s utilized. Nantong City and Suqian City 540 peasant household survey data before and after land requisition farmers' welfare level was measur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and expropriation on the welfare changes of landless farmer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urbaniz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land for social security"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is carried out. Suzhou and Nantong are in the stag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and the former is more mature in the aspect of "human urbanization". Suqian city adopted one-time monetary compensation,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urbanization stage of development.) Suzhou City and Nantong City lost land farmers' welfare level showed an upward trend, the total fuzzy index from 0.444. 0.369 rose to 0.529 and 0.385; Except Suzhou City,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Nantong city and Suqian sample farmers decreased by 36.1% and 34.5% respectively. The social welfare of landless farmers in the three areas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farmers' welfare in Suzhou and Nantong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Suqian. In terms of ecological welfare, except for Nantong City, Suzhou City and Suqian City both appear a decline. 4) under the tradition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the welfare level of landless farmers is obviously damaged. Urbanization reform to a certain extent alleviates the farmers' welfare damage, especially the social welfar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truly realize the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synchronize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also need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land-lost farmers,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training, provide employment placement and other ways to achiev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facilit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土地价格与市场研究室;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被征地农民共享土地红利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批准号:201300971100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我国土地资源效率提升能力与系统建设研究——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批准号:71233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房价变动的人口城镇化效应:基于主体行为选择的视角”(批准号:71503117)
【分类号】:F299.21;F323.89
【正文快照】: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依然紧张,农地非农化现象仍将持续发生。由此产生大量失地农民,有学者预测,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将超过7 800万[1]。由于征地程序不规范、安置补偿机制不健全以及失地农民城镇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征地后部分农民福利状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5 孙彬;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策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0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440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3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