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5 20:30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论文发表 > 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途径研究

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途径研究

发布日期: 2012-03-04 发布:  

  2009年第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保障研究领域一个关键变量。目前国内学术界社会保障支出统计不准确,普遍存在漏统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和重复计算问题。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应该采取按保障项目统计和按资金来源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避免社会保障支出漏统和重复计算。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水平;统计口径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9)05-0036-05
  
  近几年来,社会保障支出逐渐成为社会保障研究热点问题,定量研究方法日益增多,研究内容也不断拓宽。但社会保障支出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不同研究人员对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研究结论缺乏可比性;同时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中还普遍存在漏统或者重复计算问题,数据统计出现偏差,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果偏离。因而,有必要对学术界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口径进行梳理,分析学术界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我国现有社会保障统计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方法,以供参考。
  
  一、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比较分析
  
  从资金来源看,社会保障支出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缴费性社会保障支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总支出统计口径分歧最为突出,因而有必要对学术界有关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总支出统计口径进行梳理,理清分歧点。
  
  (一)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
  现有研究中,不同统计口径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均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分歧点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以及医疗卫生的支出是否计入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
  现有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主要有六种。第一种和我国政府预算支出科目一致,即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三项。第二种口径与第一种口径相比,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支出和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第三种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符合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实际状况,具体包括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支出。第四种口径将公费医疗支出和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均计入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第五种口径主张将社会保险支出也计入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以便和其他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接轨。第六种口径将政府用于医疗卫生支出也列入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医疗卫生支出。
  
  (二)社会保障总支出统计口径
  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只反映了政府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不能完全反映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水平,因而还应该计算社会保障总支出。社会保障总支出包括的项目更多,分歧也更大。除了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既有的分歧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政府和社会卫生经费支出等也是社会保障总支出统计存在的分歧点。
  学术界对社会保障总支出主要有七种统计口径:第一种口径的社会保障总支出仅仅指“五险”支出。第二种口径的社会保障总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五险”支出。第三种口径在第二种统计口径的基础上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第四种口径在第三种口径的基础上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支出。第五种口径与第四种口径相比,增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第六种口径的社会保障总支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支出、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以及企业关闭破产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五险”支出、扣除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以外的卫生总费用等。第七种口径社会保障总支出包括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全国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等。
  
  二、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对学术界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的梳理,本文认为其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不统一。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有六种,小口径仅仅指政府预算支出科目“社会保障”支出,大口径包括医疗卫生总支出,甚至包括“五险”支出;社会保障总支出统计口径有七种之多,小到包括“五险”支出,大到将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也计算在内。不同统计口径计算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很大。以2001年为例,按照第一种统计口径计算的社会保障总支出只有3101.9亿元,而第六种统计口径计算的社会保障总支出有6508.6亿元,相差3406.1亿元(见表1)。
  2、社会保障支出普遍存在漏统问题。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普遍漏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支出,社会保障总支出普遍漏统农村社会养老基金支出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2003年我国开始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2004年及以后的社会保障支出应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包括在内,然而实际上许多研究漏统了该保障项目支出。
  3、社会保障支出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按照《中国财政年鉴》对“社会保障补助”指标的解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已经包含了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但在统计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时,有的统计口径重复计算了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此外,“五险”支出一部分来自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因而在统计社会保障总支出时,“五险”支出来自财政补贴应剔除掉。我国社会卫生支出已经包含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第七种社会保障总支出统计口径既计算了社会卫生支出又计算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也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4、社会保障支出并不能真正反映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总支出没有剔除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实际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只是中央的战略储备基金,迄今为止只在积累尚未用于任何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因而,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时,尤其是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时应将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剔除,才能真实反映我国社会保障实际支出水平。
  5、社会保障支出概念不规范。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总支出不作明确的划分或说明,社会保障总支出有的称为“社会保障福利总额”,也有称为“社会保险总支出”。
  
  (二)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混乱的主要原因
  1、对社会保障支出的理解有偏差。社会保障支出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不包括国家的战略储备基金。因为战略储备基金实际上尚没有真正用于支付,正如我们不把社会保险结余资金统计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一样。由于对社会

保障支出理解出现了偏差,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往往将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计算在内。
  2、财政预算制度将预算内各项社会保障支出混在其他经常性支出中,使有关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记录不明确。1998年,我国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科目增设了“社会保障”支出科目,该科目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以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并没有包括全部由政府财政资助的社会保障项目,如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支出则放在“医疗卫生支出”科目下,导致许多学者统计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时漏统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支出。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正处在转型阶段,旧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和新的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指标混杂在一起,致使社会保障支出出现重复统计、漏统等问题。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既有“历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统计指标,又有“全国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以及“全国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等统计指标。新旧统计指标的混杂给人们选择统计指标带来混淆,容易产生重复计算。如有人认为我国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不在社会保险范围内,计算社会保障支出时重复计算企业参保人员的养老金支出。同时,新旧统计指标的混杂也容易导致漏统,王晓琴等计算社会保障总支出为“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全国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之和,旧漏统了在职人员社会保险支出。
  4、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指标不连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统计指标存在不连续的问题。《劳动统计年鉴》2000-2003年中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统计指标,但2004年及以后《劳动统计年鉴》中不再设置该指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8-2003年的统计指标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统计指标,但到2004年,该指标又消失了,从2005年开始又公布该指标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的不连续使得获取历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才能获得。
  此外,我国社会保障管理职能的转移以及政府收支科目的改革影响社会保障统计指标的连续性。1998年以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职能从民政部转移到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前《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有“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会资金额”统计指标,而此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开统计资料取消了该统计科目,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就会存在一定的漏统问题。从2007年开始,《中国财政年鉴》不再公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用于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数据,造成该支出数据的缺失。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总支出剔除尚未形成支付的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就比较困难。
  5、政府针对人们某一风险往往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保障,不同保障方式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导致“数出多门”。如我国养老金支出,民政部门负责支付一部分军队离退休人员和地方归口管理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参保企业职工养老金支付以及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支出。此外,,在政府收支分类中,一个部门的离退休费用要根据资金的具体用途分别在“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其他支出功能科目反映。离退休经费实行归口管理的,在“社会保障和就业”类下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级科目反映;未实行归口管理的,则在其他相关支出功能科目反映。数出多门也导致同一统计指标由于数据来源不一致或者统计口径不同,出现不同的指标值。如医疗救助经费的支出,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民政事业统计年鉴》由于数据来源不同,公布的医疗救助支出也不相同。
  
  三、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有效途径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指标零乱导致学术研究中的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比较困难,甚至有学者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像谜一样。探讨如何利用已有的统计资料,大体准确地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避免漏统、重复统计的问题,是社会保障支出研究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笔者认为统计社会保障支出,首先要明确支出项目,才能避免漏统。其次,要分清不同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来源,避免重复计算。由于有些社会保障项目资金来源不单一,既包括财政支出又包括个人和企业缴费支出,仅仅采取简单的分项目相加容易导致重复计算,因而还需要依据不同项目的资金来源剔除重复计算的部分。最后,因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尚未有完整的分保障项目、分资金来源统计指标,还必须以现行的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指标为依据,将各社会保障具体支出项目进行归类合并,才能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
  
  (一)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基本项目和支出来源
  我国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其中社会保险具体支出项目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制度尚未从国家保障转变成社会保险,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保障支出还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和医疗支出。
  我国社会救助具体支出项目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城镇居民医疗救助支出、农村居民医疗救助支出、农村五保供养支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精减退职职工救济支出、灾害救助支出等。除了上述两类干预措施外,我国还有面向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支出。我国社会优抚支出主要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社会保障支出;社会福利支出主要是民政部门针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福利企业等的支出。上述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只能称之为基本的项目,也是统计社会保障支出不可或缺的项目。之所以称之为基本的项目,因为像我国正在实施的住房保障、慈善、补充社会保障支出尚未包括在内。
  从数据来源看,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来自财政部依据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统计的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缴费性社会保障支出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社会保险支出和卫生部统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支出以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缴费性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城镇职工失业、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有一部分来自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2007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超过1100亿元,因而需要将社会保障补助用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剔除。政府还以医疗救助的形式资助了一部分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因而新农合支出要扣除资助参加新农合的医疗救助支

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属于战略储备基金,尚未真正用于支付,因而计算社会保障支出时,要将社会保障补助中用于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扣除。
  本文依托现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有关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指标,确定了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缴费性社会保障支出、重复统计支出以及未形成支付的统计口径(见图1)。
  
  (二)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估算
  依据上文所述方法,本文对我国1998-2007年的社会保障支出进行了计算(见表2)。
  
  四、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实际支出项目和统计指标,在对学术界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梳理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总支出的统计口径,并提出采取按社会保障支出保障项目和资金来源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旨在为学术界统计社会保障支出提供一个基本的口径。
  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应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支出,并扣除财政用于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社会保障总支出统计口径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五险”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扣除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五险”的补贴以及医疗救助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出和财政用于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
  以本文确定的统计口径为基础,笔者采取按保障项目和资金来源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公开出版的资料统计了1998-2007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从统计结果看,社会保障总支出规模和学术界社会保障总支出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第七种统计口径统计的规模接近。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本文没有统计诸如企业年金的支出等企业自愿用于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开支、慈善组织的支出以及住房保障的支出,因而,本文确定的统计口径可以称之为社会保障支出基本的统计口径。换句话说,也就是统计社会保障支出不可或缺的项目;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也只能称之为基本的社会保障支出。
  
  注释:
  ①“五险”支出指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险基金支出,为了便于和农村社会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区分,本文简称“五险”支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课题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财政研究,2007,(10):36-42
  [2]胡劲松,梅哲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实证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17-120
  [3]潘楠,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6:19-20
  [4]蔡社文,未来5-10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趋势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2,(4):53-57
  [5]班晓娜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8-11
  [6]彭海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财经研究,2007,(6):90-100
  [7]马会,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适度性的计量分析沈阳大学学报,2007,(3):26-28
  [8]王晓霞,孙华臣,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东岳论丛,2008,(6):47―50
  [9]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财经研究,2002,(5):37-43
  [10]王宇华,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比较分析,北方经贸,2009,(3):4-6
  [11]蔡社文,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预算管理会计,2004,(7):57-59
  [12]王晓琴,杨翠迎,米红,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学术论坛,2008,(5):63―69
  [13]国敏,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资金总量认识[J],社会科学辑刊,2007,(3):57―59
  
  责任编校:王展祥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53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