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地区差异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4字 投稿:于悢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地区差异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地区差异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4字 投稿:于悢患
全文6页 共6154字
多年前7月的一个炎热下午,气温升高到38摄氏度。5点钟左右,我像往常一样,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我的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当时我已经怀孕八个半月。在进行沙拉制作时,我忽然听到三岁的女儿喊爸爸的幼稚叫声,是丈夫马克下班回来了。“你好,我回来了!”马克与我打…
一个美丽的女人和她美丽的精神生活。读着她,心中便会充满了一种欢乐。那是唯有她能给与你的。记住她,弗吉尼亚·伍尔芙。伍尔芙是个美丽的女人。她并且是一个作家。她并且不单单写小说,还写了很多批评的文字。像伍尔芙般在小说和评论中都取得辉煌成就的,古今中外,凤…
〔中图分类号〕DF3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08)01-0046-06一、社会救助权的由来社会救助权,原称为“社会救济权”,因“社会救济”带有较强的慈善色彩,不能有效地反映社会救济制度的权利性质,各国逐渐废弃了“社…
作者:张平陶纪坤
兰州学刊 2008年06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8)02-0065-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但经济增长在地区间却表现了很强的离异性,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域近几年人均收入考察。1985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人均收入比为1.31:1:1.14,1995年为1.46:1:1.03,1998年,东、中、西三大地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46:1.1:1.06,2000年,三地区收入比为1.41:1:1.06。2005年全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4040元,以上海51474元为最高,贵州5052元为最低。两省比较,上海是贵州的10倍有余。如按东西部比较,东部人均GDP是22076元,而西部人均GDP是8822元。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5倍,比1991年的1.86倍扩大了0.64倍。从人均收入的最高与最低的省市进行考察,2005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最高上海已经达到18645元,浙江、广东分别为1.6万元和1.5万元,而新疆只有7990元,青海为8058元,高低相差一倍左右,比1991年扩大了近一倍。2005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225元,以上海8248元为最高,与最低的贵州1877元比较,差距为4.39倍。浙江达6660元,与最低的贵州1877元比较,差距为3.55倍,比1991年扩大了一倍。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成因这一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假说。其中包括历史因素与自然条件假说(王绍光、胡鞍钢,1999),优惠政策和投资倾斜假说(Fleisher和Chen,1997),重工业发展战略假说(林毅夫、刘培林,2002; Chow,2000),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假说(马拴友、于红霞,2003; Chow,2000),开放理论假说(赵人伟,2001;魏尚进,2002),外商直接投资假说(Lee,1994;魏后凯,2002),人力资本积累说(蔡昉、王德文,1999)等。 综观以前所有研究,还没有学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差异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进行深入而详细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差异状况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加上历史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如同经济发展存在着突出的地区差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为便于后面写作的需要,首先对我国各地区域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西部地区包括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陕西、甘肃、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这种划分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本文从各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条件,各地区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各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一)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条件的差异 社会保障资源条件从形态方面可以分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①物质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非物质要素包括制度、技术等。从利用方面可以分为已经用于社会保障的资源条件和潜在的社会保障资源条件。从物质要素上反映社会保障资源丰裕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社会保障资金资源,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和储蓄以及这些指标的人均指标等;第二类是社会保障管理资源,包括每万人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数、每万人社会保障管理人员数等;第三类是社会保障服务资源,包括每万人医疗机构数、每万人医护人员(病床)数、每万人老年公寓数、每百万人救助机构数等。由于后两类具体数据很难获得,故一般情况下用第一类指标。社会保障资金资源可以大致反映出一个地方社会保障资源丰裕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保障水平关系密切,它们对社会保障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GDP增加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经济支持,形成了对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的有效拉动,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另一方面,GDP增加额中一部分用于社会保障,GDP总量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即使降低也可以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GDP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社会保障支出总水平会出现下降趋势。财政收入增加会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相应增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建立和完善,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还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储蓄是社会保险缴费来源的重要部分,缴费率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居民收入的增加使社会保障收入增加,,用于再分配的资金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储蓄还影响人们自我保障能力的强弱,自我保障能力增加会减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降低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资源条件制约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只能建立在特定的资源条件基础上,而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 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条件存在巨大差异。笔者根据2005年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和农民人均收入四个指标来表示不同地区社会保障资源的丰裕程度。用计算机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综合得分系数法对不同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条件从多到少排序(见表1)。作者介绍:张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陶纪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北京 100872)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08)02-0065-04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但经济增长在地区间却表现了很强的离异性,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改革发展中始终需要把握和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追溯过去近30年来改革的实践轨迹与理论进程,公平与效率似乎应当算作为数不多的几个被反复提起的话题之一,并且受到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学者的共同关注。尤其是在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
案列回顾一:迷上平板电脑,3月近视加重100度小磊本来患有150度的近视,三个月前在医院刚刚配了眼镜。因为近期眼睛酸胀痛,视力下降明显,再次到医院就诊。眼科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近视度数比3个月前增加了100度。追问原因,竟然是平板电脑惹的祸。3个月前父…
我一直比较关注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国人大工作的十年中也接触到不少这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在社会法的立法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知识和体会。我在1996-2004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期间,曾主持并和一些专家学者共同研究过两个社会保障方面的…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地区差异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5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