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城镇化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升效应研究——以重庆户籍人口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5 19:17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公共服务均等化 出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理论上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契合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那么在实践中,我国城镇化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具有提升效应?文章运用Geweke因果关系分解检验了1992-2012年我国城镇化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与不同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果关系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化与基础教育均等化存在均衡关系,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城镇化与基础教育均等化双向因果关系显著;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均等化具有长期因果关系,但短期即时因果关系不显著;城镇化对社会保障均等化不存在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但社会保障对城镇化的长期反馈作用明显。因此,我国在实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极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针对不同领域公共服务的特殊性制定差异化战略,注重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衔接与吻合,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协同效应。
[Abstract]:The theory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between points, mutual influenc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So in practice, China's urbanization of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s to enhance effect? Using the Geweke causality test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basic education, medical and health 1992-2012 year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nfluenc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social secur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the urban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balanced relationship, whether it is a long time is short of urban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significant two-way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health; equalization has lo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ut the short-term immediate causal relationship is not significant; the urban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equalization does not exist long-term and short-term causal relationship, but the social security of Urbanization The long-term feedback effect is obvious. Therefore, China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public services in different areas to develop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and focus on urbanization and consistent convergence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polic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urbanization and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synergistic effect.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52)
【分类号】:F299.21;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锐;王新民;李会欣;;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2 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3 王晓洁;;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的实证分析——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4 孙红玲;王柯敏;;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标准人”财政分配模型[J];财政研究;2007年08期

5 苏明;刘军民;贾晓俊;;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的理论和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1年08期

6 王伟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分析框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孙德超;;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李燕;袁崇法;白南风;刘至贺;郑樱;;我国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J];城市观察;2013年06期

9 张晓杰;;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协同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年11期

10 余佶;余佳;;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供需视角的分析框架及其路径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厚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娄峥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配置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李伟;;北京市与全国教育服务发展的指标构建及比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任靖;;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均等化研究——以陕西吴起为例[J];才智;2011年07期

4 李继胜;;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地区差异测度——基于泰尔指数的角度[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5 南锐;王新民;李会欣;;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6 汪利锬;;我国参与式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7 兰相洁;;中国区际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差异的变化:运用泰尔指数的测度方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8 王莹;;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制度设计要素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9 王晓洁;;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的实证分析——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10 汤学兵;;论中国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和保障机制[J];财贸经济;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焕波;;公共服务发展对策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2 唐文倩;李志岭;;教育获得方差的经济增长效应——来自中国大陆的经验证据[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启春;张帆;;中部六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分析——基于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颖;;公共服务的概念研究及相关概念辨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玮;王九云;;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金融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瑜;;宁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调查与政策设计[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7 胡畔;张建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初构——基于主体视角与复杂科学范式的递进审视[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第五届求是理论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8 曾红颖;;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及转移支付效果评价[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9 周国富;孙锐;;基本公共服务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10 王正海;吴虑;;大都市外围地区公共服务功能重组及规划对策——以廊坊北三县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颖;中国特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志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杨德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官永彬;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卜晓军;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9 汤际澜;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张晓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生巍;公共品提供与税收遵从相关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莹;中国教育公平度现状和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双;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刘芸;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林梅红;中国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文苑;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史张宇;神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性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8 许凯凯;财政体制改革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陈yN;小城镇的供水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宋先龙;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刘金程;李明刚;;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王伟同;;中国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4 汪利锬;;我国参与式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5 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6 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7 康锋莉;艾琼;;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绩效[J];财贸研究;2011年01期

8 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年02期

9 林坚;;2000年以来人口城镇化水平变动省际差异分析——基于统计数据的校正和修补[J];城市规划;2010年03期

10 马国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可平;[N];北京日报;2007年

2 征庚圣 夏锋 何冬妮;[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白景明;[N];中国税务报;2007年

4 ;[N];东方城乡报;2007年

5 景天魁;[N];光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玉玲;[N];光明日报;2006年

7 迟福林;[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8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 丁元竹;[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丁元竹;[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本期嘉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尚希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常修泽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丁元竹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宋广玉;[N];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凤荣;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任庆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框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亦斌,王少华;手术治疗与偏瘫和癫痫之间因果关系纠纷分析[J];中国医刊;2001年12期

2 程亦斌,王少华;探查术与截肢之间因果关系纠纷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1年10期

3 温锋科;试论中介运动与结果的关系[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刘云升;论虚假陈述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5 曹剑波;;认定事故责任,因果关系是关键[J];中国农机监理;2003年08期

6 庄劲;论传染病犯罪的因果关系[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雷鑫;中美关于侵权法因果关系分类问题的比较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王增根;;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过错与因果关系论略[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李莹莹;;论刑法的因果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10 刘明飞;;略论法学中的因果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刚;;试论溺爱式家庭与子女心理问题的关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胡月军;;再论假定因果关系的认定[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4 刘凤英;;类别因果关系对基于类别的特征推理任务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肖祥云;;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6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7 冷英;莫雷;;隐含因果关系对不同阅读者确定代词意义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李伟;张怀金;;颅脑外伤与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鉴定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第三十章 货币一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10 李守斌;;血液透析与丙型肝炎因果关系鉴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栩生;因果关系推定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郭敬波;“因”与“果”的距离[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杨素娟;“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N];中国环境报;2002年

4 盛焕炜 朱 川;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因果关系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付婕;浅析中介原因对因果关系的影响[N];法制日报;2006年

6 徐晓;刘波一案的“相当因果关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 徐开宏;判断因果关系相当性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 李红雷 赵玮;玩忽职守因果关系认定时要把握三点[N];检察日报;2010年

9 姚剑;哲学上与侵权法上因果关系之辨[N];经理日报;2005年

10 郭宏;校园伤害案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洪涛;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2 丁小斌;特征间因果关系在归类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强;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学说史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张雪莹;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裘江南;汉语文本中突发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郭水霞;Granger因果关系的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金洲;基于约束学习的观测数据因果关系发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陈雄飞;从归责与负责论共犯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彦辉;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皎媚;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探讨[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彭;侵权行为法之因果关系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兴杰;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朱文杰;侵权法上的相当因果关系说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钟鸣;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张连华;试论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界定及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王永伟;严格因果关系的命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照洁;因果关系研究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薛晓丽;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敏;探求罪案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4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664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