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型城镇化发展的理论探析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 内需动力机制 ; 参考:《浙江学刊》2015年03期
【摘要】: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为人口的集聚和工业化总产值占GDP比例的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主要采用投资型城镇化方式,以GDP量的扩张为代表,到目前潜力已基本释放完毕,并衍生一系列负效应。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应通过拉动内需,形成新一轮城镇化推力,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需要强化内需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化解传统城镇化的负效应。主要对策是"以人为本",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提振内需,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Abstract]:Urb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accumulation of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in GDP .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 up for more than 30 years , the present potential has been basically released , and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have been derived . At present , China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power mechanism of domestic demand and form a new round of urbanization thrust and promote human development . Therefore , the main countermeasure is " people - oriented " ,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 so as 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
【作者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南通沿海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中期成果,项目批准号14SYD-07。负责人:赵新叶
【分类号】: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林飞;;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4年01期
2 陈甬军;景普秋;;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理论及发展目标预测[J];经济学动态;2008年09期
3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4 韩永文;;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全球化;2013年11期
5 郭素芳;;构建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动因、难点与转型机制[J];消费经济;2010年04期
6 杨治,杜朝晖;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7 姚轩鸽;;建设完备型税收国家[J];炎黄春秋;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加来,周建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陆枭麟;;江苏省城市规模效益时空比较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3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史常亮;;北京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王丽,吕康娟,关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要素集成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6 黄民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7 刘源;刘培森;;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8 赵淑玲,马跃东;论城市化的基本规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陈伟民,蒋华园;城市规模效益及其发展政策[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10 杨明洪,张强;投资与西藏城镇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高晓辉;梅昀;;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宁钟;王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层级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王海龙;黄明;;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费潇;;最优城市化水平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王俊;李佐军;;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8 王筱明;郑新奇;;基于效益分析的济南市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9 丁任重;李标;;改革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缺口”与弥补[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3)——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2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颜俊;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孙慧宗;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黄声兰;江西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志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梯度”现象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7 周亮;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8 吕丹丹;城市规模增长机制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陈凤;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戴俊杰;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宜勇;;金融危机放缓收入增速[J];w,
本文编号:1742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74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