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中外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异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17 02:55
【摘要】:由于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整体不高,职业生涯规划不力,就业能力不强,保障政策不全,形成"退役运动员堰塞湖",入口大量涌入,出口严重堵塞,过程把控不严,可能已危及体育事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国外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体育保险制度、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文化教育制度等,以寻求宝贵经验。研究表明:我国运动员存在运动训练早期化,初始目标专业化,重训练轻教育,文化教育源头被截留,教育质量管控不严,职业教育普及范围有限等弊端;"教育目标偏移,管理体制不畅,社会化程度低"是我国现阶段优秀运动员职业教育弊端的主因。针对国外14个国家优秀运动员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5点启示和3项对策,切实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Abstract]:Because of the low level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elite athletes, poor career planning, poor employment ability and inadequate security policy, the "retired athletes' barrier lake" has been formed, the entrance is flooded, the export is seriously blocked and the process is not strictly controlled, which may have endang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career planning of foreign outstanding athletes In education, the sports insurance system, vocational train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and 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are used to seek valuable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Chinese athletes have early sports training, specialized initial goals, heavy training and light education, the source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are intercepte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ducation is not strict, and the scop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limited. I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malpractice of the outstanding athletes'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shift of educational goals, the poor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ow degree of socialization". In view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14 foreign countries, 5 points of Enlightenment and 3 countermeasures are summed u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lite athletes' 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career planning.
【作者单位】: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社会体育系;长江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体育教学部;
【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B067)
【分类号】:C913.2;G808.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淑华;王东风;;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2 邹国忠;陈韶成;;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保障体系构建优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练更生;阴志慧;;我国职业教育前景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陈志辉;李艳翎;;我国部分省市退役专业运动员择业过渡期职业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谭苗青;;论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J];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12期

6 施玮;;张尚武事件视角看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J];青春岁月;2013年09期

7 刘玉斌;张珊;;优秀退役运动员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机理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高雪峰;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晨峰;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张锐铧;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金;;浅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范启国;邓毅;;制约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4期

3 bF铮;;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与再教育问题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5期

4 池建;再论竞技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丁海勇;韩冬;邵斌;穆国华;;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王晓红;李金龙;;文化教育:我国运动员群体的战略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董春华;刘兵;;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融入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孙久喜;阿英嘎;庞倩;耿美厚;;竞技运动员退役安置管理新模式——对职业生涯管理模式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赵金花;;浅谈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匡梨飞;龚卉;;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多角色转换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孟婷婷;;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健斌;;论中国男子足球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建设[A];《体育科研》2009年第2期(总第114期)[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袁芳;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邸慧君;我国体工大队“院校化”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李晨峰;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李锡云;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高雪峰;我国体育系统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国祥;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奂婷;上海市女子竞技举重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孙丽斌;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开发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红军;对我国水上奥运项目退役运动员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方案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陶渊;江苏省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籍管理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家喜;青海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分析与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明菊;从和谐视角析吉林省田径退役运动员就业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利峰;河南省优秀运动员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曹庆波;对两名初二学生体育素养提高的过程分析及规律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正军;义务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状况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斌;;基于SECI模型的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高全;清华大学田径代表队十年训练经验回顾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唐文慧;刘铁一;;发展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4 周映春;;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体教结合”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邱红武;王武年;;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李鸿江,李颖川,王守恒,孙康林,王宁;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王林;;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王凯珍;潘志琛;刘海元;郝亮;;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孙久喜;阿英嘎;庞倩;耿美厚;;竞技运动员退役安置管理新模式——对职业生涯管理模式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白小瑜;;从社会网络的“洞”中获利——伯特的“结构洞”理论评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葛会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平;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梁栋;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4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6 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叶乔波;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于芬;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乐平;江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姚小林;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3 张鑫;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4 刘琼;湖南省退役运动员职业生涯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稳;切实加强优秀运动员的素质教育[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2 张凤霞;山西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就业现状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付乙;中药对优秀运动员血清锌铜含量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郭蓓;姚颂平;平杰;杨薇;朱学雷;;上海市优秀运动员就读普通高校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彭亦兵;;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思想文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艾斌发;刘承亮;蔡照松;黄小丰;陈林会;;我国优秀运动员激励机制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石坤;;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卢志成;郭惠平;李斌琴;;我国优秀运动员奖励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张锐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优秀运动员保障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11期

10 彭亦兵;;优秀运动员竞技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龙斌;;新形势下我国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彬彬;梁建平;;对我国优秀运动员长效激励机制的商榷——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张锡萍;孙宁;符明秋;;我国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及其角色转换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梁建平;常金栋;;优秀运动员偏好逆转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冯燕;冯畅;;优秀运动员认知——行为的压力控制训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郭玉江;周毅刚;;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永清;我国优秀运动员保障政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吕品;我国优秀运动员成绩交换与代价问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李晨峰;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顾季青;峰前状态理论及可测量类项群中国优秀运动员峰前状态的评定与应用[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U,

本文编号:2128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128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d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