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olving steps of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problem, gives the stochastic growth model, and theoret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government's public expenditure growth on the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24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86 to 2012,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increase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science, education, culture and health, social security and transportation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our country.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expenditure share in science, education, culture, health and social secur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increase of expenditure share in transport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BJY10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科研创新项目(2013B1901)
【分类号】:F812.45;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包群;;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只是线性关系吗[J];世界经济;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辜岚;;“刑不上大夫”与官员贪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3期
2 薛丽达;吕弘善;王敬勇;;基于促销投资的非对称信息供应链契约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3 齐春泽;;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4 余官胜;;贸易开放和人力资本形成的非线性关系——理论和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5 伏玉林;苏二毛;;腐败影响的宏观经济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6 罗光强;马昊;;《宏观经济动态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7 马颖;余官胜;;自然开放度、政策导向开放度与劳动生产率提升——理论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4期
8 李文娟;张新华;;基于微分博弈的发电商报价模型及其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7期
9 靳涛;陈雯;;地方政府引导下的品牌带动战略与产业升级——基于“后晋江模式”发展经验的调研与再认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10 李宏瑾;蔡键;;公平目标、社会福利与经济适用房建设——一个关于经济适用房的理论模型[J];南方金融;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雪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理论解释与模型分析[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熊灵;魏伟;杨勇;;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1987—2009[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明;中国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孙立成;区域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杰;中国贸易开放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田明君;非横向并购控制的经济学逻辑与反垄断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倪红珍;基于绿色核算的水资源价值与价格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娟;基于微分博弈的发电商报价模型及其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邵丹;微型电动车建设项目投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婷;一类连续时间经济增长模型的动态最优化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向利;对外贸易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二东;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资组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罗青兰;连续时间政府支出与税收的随机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路佳;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严俐;FDI特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9 汪志宇;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及过程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赵滟;期权定价理论与不确定性投资决策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4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14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