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Abstract]: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and towns as the primary task of urbanization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labor force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will to stay in the cit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data of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willingness to stay in Nanjing from three aspects: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he city and income, occupation, education, job stability, marriage, children, social security, housing satisfaction, and homestead circulation. Housing satisfaction, social security, job stability, and children's educ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he cit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higher the income,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engaged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with social security, high job stability, Married, children in their hometown, housing condition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greed to the transfer of homestead strong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he cit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aying in the c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of the citize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making cl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ain body of cost and expenditure, formulating specific standards of settling dow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to promot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enjoy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of public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ensure that the childre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ve equal rights to receive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education equity;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mprove the housing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1310291064Y)
【分类号】:F3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姚俊;;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调查——基于苏南三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9年09期
2 王二红;冯长春;;外来务工人员留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3 陈春;冯长春;;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1期
4 蔡玲;徐楚桥;;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景晓芬;马凤鸣;;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研究——基于重庆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丽明;;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的农民工城市融合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2 马凤鸣;;农民工双重社会适应对流向意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6期
3 段志刚;熊萍;"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及其演变规律"课题组;;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七省市的实证研究[J];西部论坛;2010年05期
4 张志胜;;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的阙如与重构[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5 陈俊峰;杨轩;;农民工迁移意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问题;2012年04期
6 董昕;;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房地产;2011年16期
7 刘保奎;冯长春;;大城市外来农民工通勤与职住关系研究——基于北京的问卷调查[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4期
8 王二红;冯长春;;外来务工人员留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9 卢小君;向军;魏晓峰;;大连市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10 钱文荣;李宝值;;初衷达成度、公平感知度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基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调研数据[J];管理世界;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国敏;卢珂;易荣湘;;城市包容性发展下的农民工住房权益保障[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协嵩;重点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兰;不同村庄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戚正楠;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工作压力—工作讨论网络和工作适应性的调节作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倩;农民工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4 阳路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杨萍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魏艳;城市新移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向军;不同土地处置方式下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韩帅;基于供给和需求视角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及应对[D];南京大学;2013年
9 杨轩;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迁移意愿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谷雨;阜阳市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体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尉建文;张网成;;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周霞;回乡,还是留城?——对影响农民工理性选择的因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蔡俊豪,陈兴渝;“城市化”本质含义的再认识[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5期
4 姚俊;;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调查——基于苏南三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9年09期
5 郑艳婷,刘盛和,陈田;试论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特征——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6 郑华伟;刘聪;;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山东省菏泽市的调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吴磊;朱冠楠;;进城务工农民定居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王毅杰;流动农民留城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9 刘继为;崔松虎;;推拉理论及理性人视角下的民工荒现象解析[J];经济视角(下);2011年02期
10 陈春;冯长春;;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J];生意通;2010年04期
2 张铁军;孟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新东方;2010年02期
3 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5期
4 杨箴立;;浅论“新生代农民工”及其人文综合素质的培训[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5期
5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0年05期
6 张远秀;孔利;;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看民工荒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12期
7 张立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分析[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8 李茜;;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的自身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9 刘哲;刘静;;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建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10 吴兴国;丁国峰;;意识、方式、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权利实现的影响因子——基于农民工主体的视角[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敏丹;“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观接近大学生[N];台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新元;“新生代农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N];东方早报;2010年
4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省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蔡树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N];河南日报;2010年
5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取向[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王腾飞 李丽颖;让新生代农民工跨越城乡鸿沟[N];农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保障与身份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财经评论员 刘伟;“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政策视野[N];深圳商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当“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务工主体[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何宗渝 黄深钢 雷敏;新生代农民工也给中国带来新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柳延恒;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霞;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连圣;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协调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田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芳;返乡相亲: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择偶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及融入路径探讨[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牟增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时艳敏;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伍敏;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5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23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