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4-27 03:30
【摘要】:现阶段,我国乡村社会发展使村民在交通、通讯、旅游、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公共需求迅速上升。然而现有的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仍不完善,不能满足乡村居民的公共需求。研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对满足乡村居民的公共需求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理论方面,能丰富和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理论,并深化和拓展社会组织理论以及乡村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范畴。在实践方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能推动供给模式由政府单一主体供给的向多元主体供给的转变,能够增强乡村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为合法性、独立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公益性。乡村公共服务是指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为主体,为乡村地区提供的基本农村生产,并满足村民生活需要的服务。本文以双重失灵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依据,提出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的实践意义:促进城乡一体化、型塑乡村价值、推动政府转型。归纳社会组织发展的总体状况和已有的成就,提出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存在着参与规模有待壮大、资源获取能力不足、社会组织人才匮乏、服务供给结构失衡和公共服务志愿失灵的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障碍、法律法规缺失、组织管理不善和扶持力度不够。通过研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中所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自愿和服务社员、鼓励发展乡村社会组织、政府主导,引导、支持和监督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和提升乡村民众参与社会组织的能力。最后分别从政府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上提出了完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9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万学红;;美国:多种手段支持乡村医院[J];现代养生;2006年10期

2 钟鸣;;生命快车[J];生命与灾祸;1995年01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平;涂志华;;乡村变革驱动下苏南乡村地区空间与规划转型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吕连琴;;刍议我国乡村旅游的界定、发展特征及原则[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目标与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许珊珊;梅耀林;汪晓春;段威;;基于乡村地区人口流动驱动力的规划技术研究——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5 李海琴;;近十年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比较[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玉新;乌兰;;基于生态理念的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汤幸芬;;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实践[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中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党校课题组;;河池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9 郑占锋;梁洁;张文斌;;我国乡村公园体系构建理论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文娟;马履一;贾忠奎;;从游客需求角度对比评估乡村绿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 安艳艳 丁娜娜;乡村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周霄 肖智磊;析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 芳;乡村旅游看过来[N];乐山日报;2006年

4 赵婷婷邋杨振之;城乡统筹政策下乡村角色的转变[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 周坤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乡村度假产品的规划设计[N];中国旅游报;2011年

6 朱天松;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乡村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徐京;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N];贵州日报;2006年

8 周坤邋杨振之;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乡村意象的保护与再造[N];中国旅游报;2007年

9 谭豹(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委);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途径[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周丽燕 孙国徽;一个政协委员的乡村旅游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柏峰;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葛丹东;空间至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5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天宇;北方集约化乡村开放住宅统建单元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钱悦斐;苏南乡村地区“主动式”城镇化规划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3 赵晨;超越线性转型的乡村复兴[D];南京大学;2014年

4 李莹;三生一体的山东绿色乡村住区类型模式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5 李晓建;山东省县域乡村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6 高赓;三生一体的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7 王心怡;法国区域自然公园研究及对我国乡村保护的经验借鉴[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袁跃华;中世纪法国村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9 潘幼建;当代建筑师在中国乡村建造中结构体系的运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袁帆;英格兰乡村保存委员会(CPRE)对英国乡村的保护性治理(1926—1945)[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466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466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