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失衡与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06:00
【摘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能否保持收支平衡是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现阶段职工医保基金收支仍然略有结余,但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医疗费用不断增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收入增长趋缓、费用支出增加,基金结余增长已经趋缓。在采用目前“以收定支”即总量控制情况下,虽然可以维持基金收支形式上的平衡,但是压抑真实医疗保险需求显然与着力解决缓解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要求相悖。因此,现有的医保支出总量控制方式不可持续,以实现满足真实医保需求为前提情况下,医保基金的收支缺口将持续扩大,影响医保制度稳健运行。因此,研究造成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失衡的原因,提出应对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失衡问题的策略,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医疗保险收支平衡相关主题文献基础上,以放宽医保支出总量控制、测算真实医保支出需求为前提,构建了以医疗保险收支平衡管理理论为核心,以收支平衡影响因素为延伸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现实收支平衡状况出发,实证检验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利用因素分解法确定医保基金收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种:职工平均工资对职工医保基金收入影响效应最大,起主导作用;参保职工人数效应次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职工医保实际缴费率效应最小。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职工医保基金支出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影响医疗费用支出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职工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医疗技术发展水平和诱导需求因素。本文以职工医保基金影响因素为理论基础和参数设定依据,利用精算分析法对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平衡进行预测,预测分析发现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将在2020年出现收支缺口,且缺口逐年扩大,财政补贴弥补医保基金缺口的支撑能力在2040年将到达极限,统筹医保基金面临收支不平衡潜在风险。同时,东、中、西部各区域职工医保基金收支趋势虽有不同,但东、中、西部职工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问题普遍存在,试图通过全国统筹方式缓解收支失衡难以取得成功,需要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促进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典型国家医保基金收支制度和应对收支失衡问题所采取相关措施的基础上,本文探寻解决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失衡的调整路径。结合收支影响因素和收支平衡发展趋势研究结论,在增加医保收入方面,提出从扩大筹资渠道和调整缴费比例等方面入手: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显著改善职工医保参保结构,对于扩大缴费范围和降低医保支出作用明显,可以将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支失衡出现时点延后6年;采用规范职工医保缴费水平或调整个人账户规模等单一措施的实施效果与延迟退休年龄类似,都可将收支失衡点延后4年。综合使用以上三种缴费改革措施,可将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支失衡点延后15年(即2035年),缓解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失衡作用显著提高,但是无法从根本上完全扭转收支失衡和缺口扩大的趋势。因此,仅从增加职工医保基金收入角度实施综合缴费改革,仍然不足以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需要联动医保基金支出控制机制实现基金收支平衡。从控制职工医保基金支出角度出发,依据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控制机制原理,本文提出深度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医药分开和加强预防保健三项改革措施,并计量检验各措施对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假定保持医保基金收入影响因素不变,在中、低方案设定条件下,分级诊疗、医药分开和预防保健支出联动调整未能实现统筹医保基金收支平衡,而在高方案设定条件下,分级诊疗、医药分开和预防保健支出联动调整能够实现统筹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在采用高方案模拟情景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支余额呈“U”型发展趋势,可以实现由负转正并逐步增长。不过,要实现收支平衡后的增长趋势,需要较长时间,约在2032年左右。本文以调整机制实施后统筹医保基金收支缺口总额下降幅度作为衡量风险降低的标准,构建各项调整机制对统筹医保基金收支失衡风险的化解度模型,检验调整措施对基金收支平衡的促进作用。在综合实施各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调整过程中,统筹基金失衡风险逐渐降低,最终实现统筹基金收支平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收支失衡威胁,实现职工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本文章节安排具体可以划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本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理论分析。依据医保供求、大数法则、保险精算、健康管理等相关理论,对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管理框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三章,中国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制度历史与现实分析。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和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条件,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收支制度演变过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中国职工医保基金面临收支失衡的问题。第四章,中国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影响因素分析。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因素分解模型,实证测算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定量判断各因素对医保基金收支的影响效应,为预测基金收支平衡趋势提供科学的指标选取和参数设定标准。第五章,中国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失衡实证分析。利用“六普”数据进行人口结构预测,构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部职工医保基金收支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医保统筹基金收支缺口的财政支撑能力进行测算。第六章,医保基金收支制度设计的国际经验启示。通过总结国际典型国家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失衡情况及应对措施,为设定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改进机制提供经验借鉴。第七章,中国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失衡调整路径。分别检验缴费控制机制、支出控制机制、缴费与给付相联动对医保收支平衡的效果,测算各项调整措施逐个叠加对统筹医保基金收支非均衡的累计风险化解度。第八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总结了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失衡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收支失衡的主要调整路径。提出联动实施综合缴费改革和综合支出改革等对策建议。
【图文】:

医疗保险基金,研究文献,医保基金


梁鸿、赵德余(2007)在深入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后指出,基本医疗服务理论薄弱、医患保等各方目标不一致等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的根源,并提出了将社区医疗服务体系重塑、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改革政府责任机制相结合的构想。初可佳、卢晓哲和侯小娟(2015)基于医保个人账户对社保基金管理的贡献,通过建立计量统计模型,利用 2008-2012 年社保年度微观数据,多维度地评估个人账户的制度绩效。研究结果显示,个人账户未能实现其制度设计初衷,未起到有利于社保基金管理的作用,建议应逐渐弱化直至取消医保个人账户。除了以上文献,医保基金失衡的理论分析、历史和现状、国际经验和启示也有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理论分析以社会保险学角度居多,国际经验主要侧重于发达国家,,对中国医保基金的现状和趋势研究较多,以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测度与预测医保基金失衡文献最常见的类型。综上,医保基金收支失衡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相关文献可以总结如下(图 1-1)。

技术路线图,医疗保险基金,文献研究,技术路线


图 1-2 医疗保险基金失衡现有文献研究不足图示1.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1.3.1 技术路线本文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如下(见图 1-3):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42.6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婷;惠文;;省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对医保基金支出和个人负担的影响[J];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05期

2 王超群;李珍;刘小青;;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J];中州学刊;2015年10期

3 汪国华;张成杨;;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05期

4 刘军强;刘凯;曾益;;医疗费用持续增长机制——基于历史数据和田野资料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5 贾洪波;;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医保控费机制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07期

6 虞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J];财政研究;2015年06期

7 朱俊利;赵鹏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隐性负债测算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5年06期

8 张海洋;沈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存废问题探讨[J];社会保障研究;2015年02期

9 王超群;李珍;;从顶层设计角度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出路[J];东岳论丛;2015年02期

10 姚宇;;控费机制与我国公立医院的运行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本文编号:2607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607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