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对农民工身份认知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对农民工身份认知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特殊时期特殊政策下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在改革开放后,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大约有2.5亿农民工,虽然这些农民工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城市的“大门”并没有向他们完全开放,他们在城市中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不尽如人意。一些“有形”及“无形”的因素模糊着农民工的身份认知,阻碍着农民工城镇化的实现,比如: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而农民工具备城镇职工身份认知是实现农民工城镇化的重要一步。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因此,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城镇化及农民工身份认知的影响程度正在逐步减弱。同时,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身份认知的影响程度日益凸显。“民工荒”问题的出现及热议说明农民工问题已然成为了一个政治、社会、经济问题,从这个方面上来看,此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从自身的研究领域出发探讨了使农民或农民工城镇化的问题。笔者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时发现很多学者是以农民工身份转变或农民工社会认同为方向进行研究,对农民工身份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即使有,他们更倾向于把农民工的身份认知当作是农民工身份转变的一种阻碍。学者们对前面两个大方向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定性上对农民工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鲜少有学者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保障因素在农民工身份认知的问题上进行定量研究。社会认同理论是一种来源于社会学并广泛运用在各种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社会认同理论作为认识农民工城镇化的一种视角,从作为社会的人入手,研究人(本文即农民工)在社会中的认同和集体融入,以获得在小群体或大群体中的社会认同。本文在社会认同理论框架下研究农民工的城镇化问题,试图找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群体社会融入的影响。笔者在对农民工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社会保障因素为切入点和出发点,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农民工身份认知进行研究,将农民工的身份双重认知作为因变量即“城镇职工身份认知”、“农民身份认知”,将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此研究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身份认知的影响程度。笔者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农民工身份认知的社会保障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养老保险类别”、“医疗保险类别”、“居住情况”、“学历”、“年收入”这几个与社会保障有关的因素对农民工的身份认知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养老保险类别”、“居住情况”这两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城镇职工身份认知”是一种正相关关系,β值分别为0.647与0.244。而“医疗保险类别”与因变量“城镇职工身份认知”是一种负相关关系,β值为-0.355。“学历”、“年收入”这两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农民身份认知”是一种负相关关系,β值分别为-0.662与-0.244。根据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养老保险类别”、“医疗保险类别”、“居住情况”、“学历”、“年收入”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被调查者城镇职工身份认知的几点措施。在养老保险方面:根据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灵活确定缴费基数、费率及累计缴费年限;确定灵活的缴费时间;完善养老保险账户转移接续工作;将农民工信息全国联网,建立信息查询系统;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在医疗保险方面:提高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为农民工普及基本医疗健康知识;制定灵活的缴费基数与缴费率,灵活的缴费时间;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监督力度。在居住方面,从政府和企业这两方面入手,制定促进农民工城镇职工身份认知的住房保障对策。并从就业保障方面来促进农民工城镇职工的身份认知。最后对本文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同时指出了此次研究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方面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城镇职工身份认知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住房保障 就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6;F84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引言10-16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0-12
- 第二节 研究思路12-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3-14
- 第四节 重难点与预期创新之处14-16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6-31
- 第一节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分类16-18
- 第二节 社会认同理论及农民工身份认知18-21
- 第三节 社会认同理论下农民工身份认知的现实展望21-22
-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22-31
- 第三章 社会保障对农民工身份认知影响的实证分析31-51
- 第一节 问卷设计31-33
- 第二节 数据收集33-34
- 第三节 农民工身份认知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建构与分析34-46
- 第四节 城镇职工身份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46-51
- 第四章 促进农民工城镇职工身份认知转变的相关对策51-58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对策51-53
- 第二节 医疗保险对策53-54
- 第三节 住房保障对策54-56
- 第四节 就业保障对策56-58
- 第五章 结语58-60
- 第一节 研究总结58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企业职工待遇与工作情况调查表62-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勇;;以“准入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农民工身份转变的新探索[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2 刘冬梅;;统筹城乡视野下农民工身份认同重塑与调适[J];农业经济;2010年02期
3 陈虹;;国外农民工身份问题的研究启示[J];世界农业;2010年07期
4 王晓艳;;重塑与调适: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6期
5 叶良均;王其佩;;城市农民工身份认同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四川北路街道为例[J];社会工作;2013年05期
6 翟秀海;;制度视角下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9年04期
7 周勇;;农民工身份困境及社会后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8 刘鹏;;劳务分包市场推行农民工身份实名制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2期
9 ;告别农民工身份还要多久[J];农家致富;2014年09期
10 许丽明;;制度建构与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从制度建构层面解构农民工身份问题[J];特区经济;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义飞;;农民工身份代际传递的制度逻辑——一个再生产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瞿长福;城镇化不妨从改农民工身份做起[N];经济日报;2013年
2 曹玉芳;天津全面推行农民工身份管理[N];中国建设报;2007年
3 记者 朱薇 廖雷 谭浩;王鸿举代表:应减少农民工身份转换之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慧;告别农民工身份还要多久[N];光明日报;2014年
5 通讯员 王岳;2010年三农人物面对面活动走进高铁[N];农民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明明;社会保障对农民工身份认知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2 杨金丽;城市自主创业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孙彦坤;“社会圈层”视域下农民工身份龃龉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季孝龙;农民工身份边缘化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张雄;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彭远春;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路娅荣;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农民工身份想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青;农民工身份的自我表征—一项基于真实口语叙事语料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对农民工身份认知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6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