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大量的城中村在我国形成,并且产生了众多的失地农民,大范围的征用土地,迫使失地农民的生活面临着困境,其相关的合法权益得不得实现,由此而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也愈演愈烈;而我国有关城中村失地农民问题的立法规定处于空白地带,尤其是体现在失地农民的就业机制尚未形成,安置方式也较为单一,甚至其相关的社会保障权益也得不到实现,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从立法建设和行政救济中着手,提出了应当在完善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立法建设的同时,还要对城中村失地农民的自身建设进行详细规定,做到不但要从国家立法着手,也应当加强城中村失地农民自身能力的建设。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制体系的建设,着重落实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阅读大量的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保障的定义的界定,进一步采用规范分析法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失地农民、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以城中村失地农民为切入点,阐述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陷,最后采用比较分析法,吸收国内外经验,从法律制度建设方面,试图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 权益保护 社会保障体系 城中村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18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一、研究目的7
- 二、研究意义7-8
- 三、创新点与不足8-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现状9-11
- 一、发达国家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界定9
- 二、我国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9-10
- 三、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现状分析10-11
-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分析11-15
- 一、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11-13
- 二、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立法状况13-15
- 第二章 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分析15-20
- 第一节 国外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研究15-16
- 一、英国: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立法模式15
- 二、德国:多法并立平行15
- 三、美国:一法统驭多法模式15-16
- 第二节 城中村失地农民相关概念界定16-20
- 一、失地农民的主体身份界定16-17
- 二、城中村的概念界定以及形成原因分析17-20
- 第三章 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20-28
- 第一节 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20-22
- 一、安置方式较单一20-21
- 二、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相当不完善21
- 三、失地农民的就业机制尚未形成21
-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21-22
- 五、农民缺乏保险意识22
- 第二节 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不足22-26
- 一、缺乏属于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23
-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村民的权益得不到实现23-24
- 三、缺乏对城中村失地农民的长效机制保障24-26
- 第三节 完善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法律分析26-28
- 一、人权的需要26
- 二、社会公平的需要26-27
- 三、安全的需要27
- 四、土地保障功能的蜕化27-28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构想28-38
- 第一节 完善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28-30
- 一、完善城中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制度28-29
- 二、完善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29
- 三、大力推行社会保障税29-30
- 第二节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30-31
- 一、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的征收行为30-31
- 二、改革并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31
- 三、加强城中村失地农民土地征收立法建设31
- 第三节 完善城中村失地农民法律救济制度31-33
- 一、立法方面应当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32
- 二、司法方面要增加司法救济渠道,完善行政裁决机制32
- 三、加大对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执法保护32-33
- 第四节 完善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制度建设33-38
- 一、完善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33-34
- 二、完善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会福利法律制度34-35
- 三、建立并完善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信息制度建设35
- 四、加强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机制建设35-36
- 五、加强城中村失地农民自身能力制度的建设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3
- 后记43-4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庆昌;钱鼎伟;;城中村:农村城市化的困境与出路[J];理论参考;2006年01期
2 许德森;;城中村改造的福田模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11期
3 孙林;;对城中村性质与作用的再认识——以广州市为例[J];理论导刊;2011年01期
4 万娟娟;程秀建;;三旧改造相关法律问题的背景及前景分析——兼论城中村改制公司法律问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9期
5 谢志岿;化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6 黄鞭;张辉;;城中村综合改造路径初探——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7 殷武;;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责任论[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王涛;;浅析政府在解决城中村问题中的职能定位[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9 天津市城中村改造调研组;;我市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J];求知;2008年09期
10 蓝宇蕴;;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功能分析——基于城中村空间改造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科敏;;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武汉市城中村改造[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婷;周毅刚;;国内城中村研究十年述评[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吴邦銮;;城中村发展机制及干预思路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聚生;盛洁;刘鹏跃;;社会生态视角下的深圳城中村再生认识[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民钦;高辉娜;周素红;;我国城中村改造及相关研究评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传亮;;济南市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徐娜;汪如民;张芳芳;;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效益评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晓伟;刘星;;“城中村”改造中要突出抓好环境保护[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李峰;洪文迁;;“城中村”改造中的公私合作,以厦门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榕;陈志强;;北京新城城中村考察及改造实施机制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董芸;坚定信心集中整体改造城中村[N];陕西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宏;郑州:城中村烂摊子越铺越大[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3 李格非;103号文:郑州城中村改造破题[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郭军;解决“城中村”问题要有战略意识[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陈秀雅;城中村改造“硬骨头”该怎么啃?[N];苏州日报;2006年
6 记者 朱玲;代表议案推动城中村改造[N];西安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丹丹;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N];昆明日报;2007年
8 ;城中村改造衔枚疾进[N];郑州日报;2008年
9 马雪荣;城中村—安全隐患有如“定时炸弹”[N];昆明日报;2008年
10 本版编辑邋赵志敏 王金堂 韩雁 姚琳 韩赤军;改造城中村 三年大变样[N];保定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剑青;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厉基巍;北京城中村整治初步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3 黄静晗;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民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5 周新宏;城中村问题:形成、存续与改造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6 沈莹;西安市城中村居住形态更新改造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何保利;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城中村改造与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新;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群体冲突[D];吉林大学;2011年
9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立华;“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炼;我国都市城中村现象分析及改造发展初探[D];同济大学;2008年
3 胡长海;重庆市“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造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刘家瑛;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郭彪;“城中村”改造中的产权理论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6 付冠男;哈尔滨市城中村现状调查及改造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刘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中村改造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王昆峰;济南市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谢灿成;广州市“城中村”更新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10 殷小青;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6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