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的人学价值度量与现实应对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的人学价值度量与现实应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各阶段都必须面对的历史命题,也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社会制度与政策的价值,根本在于能够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本质及其实现规定了社会政策目标的基本维度。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给暂时或永久丧失生存与发展能力的社会个体以物质帮助,确保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一项制度安排。社会保障的本质在于“为人性”,虽然它同时具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但从深层次解读其基本价值,它始终以人的存在与发展为理念,保障人的生存,实现人的发展是其永恒的价值目标。社会保障在产生之初主要是保障遭遇生存危机的个体的基本生活,维持他们的生存状态,这是社会保障建立的现实基础,也是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典型特征。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它以社会成员的自立、自由、尊严为核心价值,在功能上融入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性,保障人的发展成为其主要的目标与价值追求。 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具有同一性,探索适宜人的发展的社会保障模式,明确社会保障在何种意义上促进人的发展,是本论题的中心议题。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定性,是人的本质的生成与实现过程。社会保障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树立人的主体地位,使人的本质充分实现。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决定了社会保障目标的多维性。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总体目标,社会保障的本质在于恢复和重塑社会弱者的生存能力,丰富和拓展社会成员的发展能力,使他们在自我的发展中成为自由的个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现代积极社会保障思维的集中体现。 现实生活中制约人的发展的因素纷繁复杂,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社会的和谐程度,各种思潮与意识形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前中国,制约人的发展因素可以从体制外因素与体制内因素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等,都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体制外因素,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体制内的因素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就是城乡不同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成员身份、地位的不平等,不仅妨碍了人们的迁徙自由,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与平等发展权,而且也造成了我国社会保障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不合理分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目的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国企的减员增效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保障和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改革与发展中,社会保障制度也暴露出系列弊端,突出表现在:首先是社会保障的设计理念出现了偏离。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基本的生存,,促进个体的发展,而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是定位在为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服务,最终结果是城镇社会保障相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许多需要获得社会救助的农村居民被排除在国家的社会保障之外。其次,社会保障缺乏可流动性。由于各地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加上现有户籍制度的限制,目前的社会保障是不可携带的。社会保障流动性差,妨碍了人们的迁徙自由,不利于个人做出平等、自由的选择。第三,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不高。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度设计理念的双重影响,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广覆盖,农民、农民工、社会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空缺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社会保障领域的其它缺陷都可以在上述三个方面找到根源,上述缺陷的存在,使社会保障服务人的生存与发展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已经提上了历史议程。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完成“为人性”的理性回归,把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与核心目标。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帮助社会成员完成社会化与现代化,赋予社会成员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品质与精神,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人。为此,必须构建和完善保障人的基本生存的社会救助与保险体系,适宜社会成员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现存的户籍制度,加速推进社会保障的可携带性,以保障社会成员的迁徙自由权,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人的生存与发展规定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社会保障只有沿着保障民生,促进社会成员发展的轨道运行,才会找到自身的规定性与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关键词】:社会保障 生存能力 发展能力 制度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导论11-25
-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11-14
- 1.2 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研究综述14-20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0-22
- 1.4 基本概念界定与核心观点及创新22-25
- 2 终极命题:人的存在与发展25-45
- 2.1 发展的实质:人的发展25-39
- 2.2 人的发展是一切制度赖以建立的动因39-45
- 3 回归原点:社会保障的价值源考45-82
- 3.1 社会保障源考45-59
- 3.2 人学维度的社会保障本质观59-69
- 3.3 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的同一性69-78
- 3.4 人的发展视野下社会保障的价值78-82
- 4 现实需求:人的发展现实需要考量82-100
- 4.1 提高生产力水平:人的发展的物质保障82-86
- 4.2 抑制贫富分化:缩小阶层差距的现实选择86-91
- 4.3 合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91-93
- 4.4 充分及体面就业: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93-95
- 4.5 塑造公平的制度环境:人的平等发展的前提95-100
- 5 制度现状:人学视阈下中国社会保障的成效审视100-127
- 5.1 制度审视的维度:体现“为人性”的价值本位100-101
- 5.2 人的平等理念下中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01-106
- 5.3 人的生存价值下中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06-122
- 5.4 人的发展价值下中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22-127
- 6 目标重塑:人学范畴的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功能诠释127-157
- 6.1 社会政策的理论前提:保障生存,促进发展127-128
- 6.2 社会保障目标在中西方的发展128-134
- 6.3 人学理念下的社会保障目标:人的生存、自由与发展134-140
- 6.4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目标的人学定位140-152
- 6.5 人学视阈下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的功能152-157
- 7 制度建设:人学视阈下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探索157-199
- 7.1 生存之基础:反贫困视阈下的社会保障路径选择157-162
- 7.2 生存之保障:风险控制视阈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62-181
- 7.3 发展的手段:教育福利及其均等化181-183
- 7.4 发展的保障:迁徙自由视阈下的社会保障观183-188
- 7.5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实现机制构想188-199
- 8 结论与展望199-201
- 致谢201-203
- 参考文献203-214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爱芬;;论迁徙自由在中国的确立与实现——价值、契机与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侯志阳;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基础的演变及其启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刘苓玲;;论我国公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难点与途径[J];商业研究;2006年17期
4 陈喜强;重新审视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和运行效率[J];劳动保障通讯;2002年08期
5 方菲;;从极端到理性的回归——中国社会保障理念的嬗变及其道路选择[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6 汤剑波;;论现代社会保障的价值维度[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7 田永坡;郑磊;曹永峰;;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8 高和荣;景天魁;;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保障理论[J];理论参考;2008年01期
9 刘铁明;;论社会保障与民生问题的关系[J];科技和产业;2009年01期
10 邓子基;张华东;;关于社会保障的统一性与层次性问题[J];财政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笑萌;;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供给的不均等及制度创新[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新宽 张淑秋;[N];吉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晶;就业与社会保障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徐充;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周毅;论劳动权及其法制保障[D];吉林大学;2008年
4 邬民乐;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利文;城镇弱势群体的形成及其利益保护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的人学价值度量与现实应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7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