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9:11
本文关键词: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从1986年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制度推广困难、政府支持政策欠缺、农民参加意愿较低。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对影响农民参保行为的因素认识不深,是造成该制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西方计划行为理论(TPB)认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而个人的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构成,其他变量如个人的行为目标等也会对其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正是在参照西方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农业经济学、个体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理论分析与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山东省成武县220户农民的参保现状做出了系统性的调查,并对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的意向、目标和行为进行重点研究,同时对影响农民行为意向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各种因素以及影响农民参与行为的目标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通过对农民行为意向、行为目标和参与行为的关系分析发现:农民对养老保障的行为意向总体较强,而且不同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农民的行为意向存在显著性的正向相关,即农民的行为态度越强行为意向越强、主观规范越高行为意向越强、知觉行为控制能力越高其行为意向越强;农民的行为意向对农民的参与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农民参加保障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参与该行为,农民在较强行为意向的基础上形成了较高的参与行为;农民的参与行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民的行为目标是造成参与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据此,本研究提出了设立《农村养老保障法》,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认真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分不同经济地区、不同人群、将管理与监督相结合地推进养老保障发展等办法和建议。本研究的创新体现在研究视角的转换与构建农民参保的理论模型,但由于农民参保行为的主观性等特点,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数据可能与全国农民的实际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以至于不够精确,这是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补充的内容。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行为态度 主观规范 知觉行为控制 农民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323.89;F84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3
- 1.1.1 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11
- 1.1.2 我国经济发展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11-12
- 1.1.3 民生呼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12
- 1.1.4 农民意识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重要性12-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的意义13-14
- 1.3 研究设计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框架15
-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15-18
- 1.4.1 国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研究15-17
- 1.4.2 关于农民理性问题的研究17
- 1.4.3 关于农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17-18
- 1.5 研究方法18-19
- 1.5.1 理论分析方法18
- 1.5.2 规范分析方法18-19
- 1.5.3 实证分析方法19
- 1.5.4 调查研究方法19
- 1.6 主要创新点19-21
- 1.6.1 研究视角的转换19-20
- 1.6.2 构建了一个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行为的理论模型20
- 1.6.3 研究观点的创新20-21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21-27
- 2.1 理论基础21-23
- 2.1.1 西方计划行为理论21-22
- 2.1.2 其他相关行为理论和模型22-23
- 2.2 基于TPB的农民参保行为分析23-26
- 2.2.1 影响农民参保行为的内部因素分析24-25
- 2.2.2 外部因素分析-农民的行为目标25
- 2.2.3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意向25
- 2.2.4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25-26
- 2.3 研究假说26
- 2.4 小结26-27
- 第三章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实证研究27-39
- 3.1 调查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基本状况27-30
- 3.1.1 家庭养老依然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28
- 3.1.2 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当地政府宣传政策不到位28-29
- 3.1.3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影响因素分析29-30
- 3.2 农民行为意向研究30-34
- 3.2.1 测量问题的信度分析30-31
- 3.2.2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行为意向的统计描述31-32
- 3.2.3 变量相关性检验32-33
- 3.2.4 因子分析结果33
- 3.2.5 变量选择33-34
- 3.2.6 分析结果与解释34
- 3.3 农民行为目标的研究34-36
- 3.3.1 变量选择34-35
- 3.3.2 测量变量的可靠性分析35-36
- 3.4 农民行为的研究36-37
- 3.5 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37-38
- 3.6 小结38-39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39-43
- 4.1 结论39-40
- 4.1.1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39
- 4.1.2 农民态度对农民的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39
- 4.1.3 农民的主观规范对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39
- 4.1.4 农民的知觉行为控制经济能力对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39
- 4.1.5 农民的行为意向对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39-40
- 4.1.6 农民行为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农民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40
- 4.2 建议40-42
- 4.2.1 加强农村社会养老的法律保障40
- 4.2.2 加强养老保障的监督与管理40-41
- 4.2.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的意识41
- 4.2.4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41-42
- 4.2.5 分地区、不同人群推进养老保障的发展42
- 4.2.6 增强养老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能力42
- 4.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146-47
- 附录247-48
- 附录348-52
- 致谢52-53
- 作者简介53
- 硕士论文研究成果53-54
- 导师评阅表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雷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年03期
3 郭秀亮,范作雄;浅探构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J];福建学刊;1997年01期
4 陈少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成海军;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6 刘子兰;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7 卢海元;;粮食换保障: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新探索[J];红旗文稿;2004年17期
8 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党国英;关于农村问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吴罗发;;中部地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克春;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7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