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21:10

  本文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久以来,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根本。它作为农民参与社会经济发展、规避各类社会风险的最后防线,承担着生产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急速发展,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城镇化、工业化也随之诞生。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拔地而起,必然导致大批农民被分离出土地。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了基本且持久的经济来源,迫于生计他们中的很多人进城务工,但由于缺乏非农技能,只能从事技术含量和收入水平较低、工作强度大、危险性又高的职业。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根深蒂固的二元用工机制。由于“身份”限制,这些低酬高危职位的雇主通常不与进城务工的失地农民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致使他们在随时可能失业的同时,又无法像正常的城镇劳动者一样享受城镇社会保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两种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这就导致了失地农民群体既无法融于城镇社会,又流于农村田地之外,形成“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现状。由此产生一系列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问题,逐渐成为了失地农民群体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可忽视的矛盾。虽然我们知道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经济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而部分失地农民的产生是该演进过程中无法规避的历史现象。但我们同样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市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全面惠及13亿人民的小康社会,整个过程的推进不能以牺牲超过人口总量一半的农民群体的利益为代价。 本文以辽宁省锦州市城市化建设以来,开发区政府处理发展与稳定、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基础,以锦州市开发区失地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级访谈、问卷调查、政策文献搜集等多种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具体调查了开发区情况各异的三个典型村镇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保障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自己对该地区失地农民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及对策。全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现阶段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为文章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及相关概念;第三至五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分别介绍了锦州市开发区的自然概况、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沿革、呈现并分析调研结果,并结合调研成果,指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六章论述结论、分析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关键词】:城市化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3.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3
  • 1.1 研究目的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文献综述10-13
  • 1.3.1 国内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的研究10-11
  • 1.3.2 国外对失地农民相关问题的研究11-13
  • 2 基础理论13-19
  • 2.1 社会保障理论的渊源13-15
  • 2.1.1 大同社会论13
  • 2.1.2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3-14
  • 2.1.3 福利经济学及福利国家理论14-15
  • 2.1.4 凯恩斯经济理论15
  • 2.2 其他相关理论15-16
  • 2.2.1 城市化理论15
  • 2.2.2 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理论15-16
  • 2.3 核心概念16-19
  • 2.3.1 失地农民的概念16-17
  • 2.3.1.1 国际上对农民的定义16
  • 2.3.1.2 我国对农民的定义16-17
  • 2.3.1.3 本文对农民、失地农民的界定17
  • 2.3.2 社会保障的概念17-18
  • 2.3.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18-19
  • 3 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障实证研究19-36
  • 3.1 锦州市经济开发区自然概况19
  • 3.2 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沿革19-22
  • 3.3 调查基本情况22-36
  • 3.3.1 调查资料来源及调查方法22
  • 3.3.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22-36
  • 4 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障现状与问题综合分析36-43
  • 4.1 锦州市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及社会保障现状分析36-41
  • 4.1.1 总体生活水平调查36-38
  • 4.1.2 社保政策满意度调查38-39
  • 4.1.3 就业现状及就业政策分析39-40
  • 4.1.4 社会保险现状40-41
  • 4.2 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41-43
  • 5 开发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建议43-47
  • 5.1 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43
  • 5.2 科学细化就业促进机制43-44
  • 5.3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44-45
  • 5.3.1 做好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失地农民群体全覆盖44-45
  • 5.3.2 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45
  • 5.3.3 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5
  • 5.4 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法制监督45-46
  • 5.5 加强政策宣传、帮助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生活46-47
  • 6 本文的结论、创新及不足47-49
  • 6.1 本文的结论47
  • 6.2 本文的创新点47-48
  • 6.3 本文的不足48-49
  • 7 主要参考文献49-52
  • 7.1 外文参考文献49-50
  • 7.2 中文参考文献50-52
  • 8 致谢52-53
  • 9 附录53-59
  • 附录A 与锦州市经济开发区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费管理办公室主任的访谈记录53-55
  • 附录B 调查问卷55-58
  • 附录C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8-59
  • 详细摘要59-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传英;;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J];天中学刊;2007年03期

2 杨群;刘玲;;构建我国失地农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刘志远;马丁丑;王生林;;对甘肃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再思考[J];西北人口;2010年03期

4 杜淑敏;关于失地失业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5 李志;韩学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赵碧亮;;浅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刘俊芳;;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04期

8 范勇;;河源:让失地农民老有所依[J];源流;2009年12期

9 叶清华;文国权;;农民变市民难在何处[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7年03期

10 孙波;;就业统筹话威海——对威海市失地农民就业统筹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就业;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芳;;半城市化阶段都市圈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模式的探讨[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2 林清发;;农村失地农民生活与养老保障问题调查[A];农村养老保障专集——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八)[C];2005年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A];农村养老保障专集——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八)[C];2005年

4 陈建新;;论失地农民的政府保障问题[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5 苏寿泉;;湖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成效和问题[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6 褚文会;;廊坊市半城市化阶段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对接[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刘华平;;陕西城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8 朱名华;;城市化不能让农民失地又失业——临桂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李加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商业养老保险补充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宋敏;王世新;刘武;;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九三学社市委会 发言人: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市委会副主委 张鹏权;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N];鞍山日报 ;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玉国;化解矛盾的“调节器”[N];天水日报;2009年

3 王兴顺;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N];贵州日报;2005年

4 朱春芳 孙长华(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审计局);谈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N];中国审计报;2007年

5 王志民;松山新区打造民生工程[N];锦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勇邋通讯员 关利娜;省政协重点提案得到妥善办理[N];湖南日报;2008年

7 德宏州委党校 瞿东华;对芒市城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思考[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8 市审计局 金巧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本溪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N];本溪日报;2011年

9 马丽娜;自治区工商联建议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N];华兴时报;2011年

10 高志强 刘锁林;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N];天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航;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交换[D];上海大学;2010年

2 吴岩;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子操;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聂鑫;农地城市流转中失地农民多维福利影响因素和测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雷寰;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林子波;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廖小军;论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及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宋娟;制度弹性空间与秩序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10 李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制度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2 常海峰;失地农民就业与保障问题探讨[D];郑州大学;2006年

3 丁宝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制度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左丽;我国城中村失地农民住房安置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梅伟娟;淮安市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杜雪梅;内蒙古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滕学琴;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陈肖燕;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10 朱谚;广西地方政府征地诱发的农村群体性冲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87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