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域下矿区失地农民生存权的法律保障
本文关键词:风险社会视域下矿区失地农民生存权的法律保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山西,号称“煤炭之乡”,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铁、铝土等矿产资源。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区位优势,山西的经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空气污染严重、土地大面积塌陷、矿难频频发生、贫富差距悬殊等等,,通通彰显出山西已进入与传统社会存有巨大差异的风险时代,尤以农村、农民所面临的风险形势最为严峻。煤炭资源大部分埋藏于农村地区的土地之下,开采煤炭必然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地、破坏土地,激化了农村的人地矛盾。大量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面临生存危机,不仅影响社会安定,也制约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在风险社会下矿区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生存风险。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分析农民失地的原因,揭示了山西农民失地具有时代性与地域性。然后通过数据调查发现,煤炭开采既给农民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由于机遇与风险的不对称性,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性,导致富者越来越富有,贫者越来越贫穷。其次,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探讨了矿区失地农民生存权的法律保护现状。明确了生存权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而产生的自然权利,是首要人权。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就生存权的保护现状,农村远比不上城镇。第三,从探讨保护矿区失地农民的生存权的价值所在着手。生存权其中最主要的价值体现为人道、公正与和谐。我们发现,生存权不仅是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限度,更是为了保障有尊严的体面的幸福的生存。第四,这部分便落脚于如何构建保障矿区失地农民生存权的法律体系。从国家责任、企业义务、个人责任以及三者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保障制度。 总而言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追求和实现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法律平等、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确认和完善公民的权利保护和救济体系、机制,充分地保障矿区失地农民的生存权,从而促进我国人权保障、民生保障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社会 失地农民 生存权 以人为本 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0.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导论10-17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2
- (一) 选题背景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二、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13
- (一) 研究内容12
- (二) 研究方法12-13
- 三、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3-17
- (一) 国外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13-15
- (二) 国内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15-17
- 引言17-18
-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下矿区失地农民之生存风险18-31
- 一、 风险背景:矿区农民失地之时代性与地域性18-20
- (一) 农民丧失土地具有时代性18-19
- (二) 农民丧失土地具有地域性19-20
- 二、 机遇与风险:矿区失地农民的路在何方20-28
- (一) 失地农民面对的机遇22-23
- (二) 失地农民面临的风险23-28
- 三、 成本与收益:矿区失地农民在为谁买单28-31
- (一) 政府之成本—收益28-29
- (二) 企业之成本—收益29
- (三) 农民之成本—收益29-31
- 第二章 矿区失地农民生存权的法律保护31-43
- 一、 生存权的法律保护31-35
- (一) 生存权概述31-32
- (二) 生存权的保护方式32-35
- 二、 生存权法律保护的制度体系35-39
- (一) 生存权之国际法保护35-37
- (二) 生存权之国内法保护37-38
- (三) 生存权之司法保护38-39
- 三、 生存权法律保护的法理依据39-43
- (一) 以人为本,人权至上39-41
- (二) 利益协调与均衡41-42
- (三) 合法性、合理性原则42-43
- 第三章 保护矿区失地农民生存权的价值诠释43-50
- 一、 生存权的人道价值44-45
- (一) 关爱人之生命44
- (二) 维护人之尊严44-45
- 二、 生存权的公正价值45-47
- (一) 公平价值45-46
- (二) 正义价值46-47
- 三、 生存权的和谐价值47-50
- (一) 生存权是实现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前提条件47-48
- (二) 生存权是实现以人为本、诚信友爱的必然逻辑48
- (三) 生存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要求48-50
- 第四章 构建矿区失地农民生存权保障体系50-60
- 一、 立足于政府责任,保障失地农民生存权50-55
- (一) 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和改变单一的补偿方式51-52
- (二) 建立明确的征地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52-53
- (三) 建立事后救济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53-54
- (四) 建立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54-55
- 二、 立足于企业义务,保障失地农民生存权55-56
- (一) 加大税费征收,均衡利益分配55
- (二) 确立保证金制度,以督促企业尽义务55-56
- 三、 立足于农民自身能力,保障失地农民生存权56-58
- (一) 提高农民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56-57
- (二) 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权利观念57-58
- 四、 立足于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协作基础上,建构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8
- 致谢68-69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依成;关于人的生存权的哲学思考[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保东;王黎锋;;失地农民补偿问题及对策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杜明义;王秋生;;土地征用中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玉欣;;论生存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以三元村失地农民捡球变卖事件为例[J];财经政法资讯;2011年01期
5 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齐延平;;和谐人权:中国精神与人权文化的互济[J];法学家;2007年02期
7 汪进元;;论生存权的保护领域和实现途径[J];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8 吴振宇;;公私协力保障生存权——以社会救助制度为例[J];法治研究;2011年09期
9 上官丕亮;;究竟什么是生存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李素清,张金屯;山西生态环境破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上官丕亮;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慧;中国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胡大伟;生存权的法理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3 董礼洁;拆迁安置补偿中生存保障因素[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刘玉庆;论生存权及其法律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蒋薇;“以人为本”法律价值观的理论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晋;宪法至上的法理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7 宋晓艳;社会救助制度的法理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闫勇;生存权及其保障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龚向田;生存权的法哲学解析[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陶然;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法理差异与互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风险社会视域下矿区失地农民生存权的法律保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9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