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作用与评估——基于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全文替换

发布时间:2021-01-24 01:13
  文章在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40年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演进和制度建设进行了论述,对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年来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板块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初步评价,尤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做了详尽分析之后,首次在学术界提出了一个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析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绩效评估进行了理论诠释和制度解析,进而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分为五种类型并逐一做出评价。文章认为"普通型"商业保险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为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下了基础;"合作型"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深远,趋势不可逆,是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样板;"补贴型"商业保险作为涉老适老商业保险产品,也应得到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实现其一定的"普惠性"。但由于政策执行的差异性,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供需双方均出现冷淡,市场不旺;"创新型"商业保险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政策供给短缺,承保主体的观望情绪浓厚,止步不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税优型"商业保险虽然得到税...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1 页

【部分图文】:

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作用与评估——基于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全文替换


社会保障体系三层次向五层次延伸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框架图,商业保险,保障体系,类型


导、实行自愿投保和市场运作的带有公益性的商业保险,例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老年人意外伤害险、个别地区试行的失独家庭养老险等;四是“创新型”商业保险,指目前国家暂时没有提供政策支持,但作为一个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新生事物”,未来具有潜在政策支持前景的涉老适老商业保险,这里主要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五是“税优型”商业保险,指投保人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允许投保人按照统一规定的比例税前列支并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的商业保险,目前出台的类似商业保险只有税优健康保险和税延养老保险。从图2可见,横轴代表政策支持力度,纵轴代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程度;从理论上讲,政策支持力度与参与程度应该是呈正比的,这也是决策者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即在五种类型商业保险中,政策支持力度越大,覆盖范围就应该越大,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程度就应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就应该越大。但严峻的现实却事与愿违,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他们基本呈反比:虽然补贴型、税优型的商业保险得到政策的支持最大,但市场效果却最差,尤其税优型健康险和税延型养老险甫一出台就遇到瓶颈,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参与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完全出乎所料;创新型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也面临供给严重不充足的局面。相较而言,普通型商业保险在没有任何政策支持的条件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增长率十分可观;合作型商业保险在市场化的运作原则下积极参与基本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和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等各项业务,效果较好,业绩显著,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甚至成为商业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标志性的样板,越来越难以替代。本文将依次对五种类型商业保险的现状和表现、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参与和补充做出评论:?

密度图,密度,产险,中国银


?岣吡?47倍①。20年来,中国保险密度有了极大的提高,1999年仅为13.3美元,相当于当时世界保险密度388美元的3.4%,但2018年中国保险密度提高到396.4美元,相当于世界保险密度532.6美元的62.7%。1999年中国保险深度仅为1.55%,相当于当时世界保险深度的21.1%,但2018年保险深度提高到4.42%,相当于世界保险深度的75.7%。商业保险的超常发展为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打下了基础,使商业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变成了现实。①《1999年1-12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和《2018年保险统计数据报告》,见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图31999-2018年中国保险密度与深度(美元,%)资料来源:作者自制,数据引自历年《保险数据统计报告》,见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和中国政府网。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0.500.00保险密度保险深度1.551.621.942.502.842.712.692.672.74(二)人身保险的发展超过财产保险1982年中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仅为6.52亿元,其中,人身险(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仅为200万元,大大落后于6.5亿元的产险;1997年人身险达567亿元,首次超过550亿元的产险,此后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产险;2000年之后,由于分红险、投资联结险、万能险的引入,人身险呈快速提高趋势,2001年超过千亿,2002年超过200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3.253.273.603.002.983.013.013.143.594.16396.44.42404.51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兼论来自英国的启示[J]. 郑秉文.  全球化. 2019(10)
[2]银行业纳入养老金第三支柱可助推长期资金入市[J]. 郑秉文.  清华金融评论. 2019(02)
[3]改革开放40年:商业保险对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贡献与展望[J]. 郑秉文.  保险研究. 2018(12)
[4]以房养老的前景分析与政策建议——写在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推向全国之际[J]. 郑秉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5]中国社会保障40年:经验总结与改革取向[J]. 郑秉文.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4)
[6]“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与第三支柱顶层设计[J]. 郑秉文.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2)
[7]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税收的作用及其深远意义[J]. 郑秉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2996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996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