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的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3 00:22
冲突遍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各项权利也不例外,呈矛盾共生关系,有相容也有冲突。在以权利话语构筑的法律世界中,同样存在作为法律现象出现的权利冲突。权利冲突是一个同权利现象相伴随的问题。权利冲突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权利理论为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权利观无疑能为化解当下的中国医患权利冲突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为指导,分析我国医患权利冲突的产生原因,以及探求化解我国医患权利冲突的以法治路径为主导的多维路径。论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理论立场、实践理性及人文意蕴这三个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并着重解读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观基本内涵。接着转入描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当代中国实践的现实图景,并指出权利冲突在权利实践中难以避免这一困境。通过已有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系统梳理,从中挖掘出其对当代中国权利冲突化解的理论启示,包括对权利冲突的成因、化解路径以及人文目标这三个方面的启示。当然,作为发生在医患关系领域的权利冲突,这三个方面的启示,同样对中国医患权利...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全国医院诊疗量和医疗纠纷案件对比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促使其很难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来满足所有患者医疗服务方面的需求。在我国要想获得医师执业资格,首先要经过五年大学阶段的学习,大学毕业之后,还需要通过医院的见习与审核。另外,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常态化的加班,无形之中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时间成本,也增加了医务人员负面情绪爆发的可能性。此外医疗行业高风险,也会加大医患权利冲突的可能性;过错责任的严格化趋势,过重的法律责任所带来的威慑力,给医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造成不合理医疗成本的增加。在此情况下,部分追求效益的投资者依然把更多的目光集中于医疗行业,通过商业化的手段进行运作,甚至通过虚假宣传以及不当竞争,使得医疗服务价格愈加高昂。同时,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取向还会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的公益性逐步被削弱,转而追求经济效益,而这则可能使得医疗服务缺乏人性化,并且医疗服务市场取向还很容易导致医疗服务向大城市或大医院集中。而随着这些优秀医疗资源在大城市的过度密集,一些小城市医院或小医院的服务质量则会明显下降,而这也反过来限制了这些医疗机构的发展。因此,医疗体制的市场化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宏观上降低我国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在微观上造成医患权利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政府医疗卫生投入规模和资金流向也是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一个原因。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政府大多数补助主要流向那些具有高份额的大医院或高级别医院,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获得的政府补助依然有限。从整体来看,我国政府在医疗服务体制中的地位虽然越来越突出,然而由于政府扶持资金过多地向大城市或大医院倾斜,以至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未能解决(见图3-3)。大城市的医院往往集聚着大量患者,因此其有充足的理由向政府申请更多的补助,以此来更新或更换医疗设施及引进人才。由此一来,这些医院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地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学人才。并随着医院建设水平的增强,这些拥有政府补助的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就越强,由此吸引更多的病人,并逐步蚕食着其他小医院的市场份额。随着病人的增加与进一步集聚,该医院就更有理由申请更多的补助,由此无限循环,最终导致大医院越来越强,优秀医疗资源越来越多,与小医院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我国医疗体制中,由于初级、二级医疗服务界定不清晰,因此在这种结构性缺陷的影响下,我国初级医疗服务体系较为滞后。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在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在部分发达国家,初级、二级医疗服务界定明确,各医疗资源按照既定的规则分配,病患合理分流,这种做法不仅缓解了医院的就诊压力,降低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并盘活了闲置的初级医疗资源。而纵观我国,由于医疗保障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所以在初级、二级医疗服务界定未明确的情况下,一些基本的门诊医疗服务由医院提供,这占据着医院大量的宝贵救治名额,降低了医院专科医疗服务效率,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本文编号:3094762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全国医院诊疗量和医疗纠纷案件对比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促使其很难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来满足所有患者医疗服务方面的需求。在我国要想获得医师执业资格,首先要经过五年大学阶段的学习,大学毕业之后,还需要通过医院的见习与审核。另外,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常态化的加班,无形之中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时间成本,也增加了医务人员负面情绪爆发的可能性。此外医疗行业高风险,也会加大医患权利冲突的可能性;过错责任的严格化趋势,过重的法律责任所带来的威慑力,给医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造成不合理医疗成本的增加。在此情况下,部分追求效益的投资者依然把更多的目光集中于医疗行业,通过商业化的手段进行运作,甚至通过虚假宣传以及不当竞争,使得医疗服务价格愈加高昂。同时,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取向还会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的公益性逐步被削弱,转而追求经济效益,而这则可能使得医疗服务缺乏人性化,并且医疗服务市场取向还很容易导致医疗服务向大城市或大医院集中。而随着这些优秀医疗资源在大城市的过度密集,一些小城市医院或小医院的服务质量则会明显下降,而这也反过来限制了这些医疗机构的发展。因此,医疗体制的市场化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宏观上降低我国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在微观上造成医患权利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政府医疗卫生投入规模和资金流向也是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一个原因。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政府大多数补助主要流向那些具有高份额的大医院或高级别医院,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获得的政府补助依然有限。从整体来看,我国政府在医疗服务体制中的地位虽然越来越突出,然而由于政府扶持资金过多地向大城市或大医院倾斜,以至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未能解决(见图3-3)。大城市的医院往往集聚着大量患者,因此其有充足的理由向政府申请更多的补助,以此来更新或更换医疗设施及引进人才。由此一来,这些医院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地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学人才。并随着医院建设水平的增强,这些拥有政府补助的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就越强,由此吸引更多的病人,并逐步蚕食着其他小医院的市场份额。随着病人的增加与进一步集聚,该医院就更有理由申请更多的补助,由此无限循环,最终导致大医院越来越强,优秀医疗资源越来越多,与小医院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我国医疗体制中,由于初级、二级医疗服务界定不清晰,因此在这种结构性缺陷的影响下,我国初级医疗服务体系较为滞后。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在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在部分发达国家,初级、二级医疗服务界定明确,各医疗资源按照既定的规则分配,病患合理分流,这种做法不仅缓解了医院的就诊压力,降低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并盘活了闲置的初级医疗资源。而纵观我国,由于医疗保障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所以在初级、二级医疗服务界定未明确的情况下,一些基本的门诊医疗服务由医院提供,这占据着医院大量的宝贵救治名额,降低了医院专科医疗服务效率,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本文编号:3094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09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