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地权稳定性提升的实现策略——从土地租赁型过渡到土地产权型
发布时间:2021-03-23 09:23
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土地是通过众多土地流转合同构建起来的"契约式合并",存在着地权的不稳定性、收益分配的复杂性、生产经营的低可持续性等问题。应通过农民土地退出这一桥梁和纽带,逐步扩大家庭农场享有完全支配权和控制权的承包地规模,进而实现由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向土地产权型家庭农场的转变。然而,这一转变过程可能面临土地退出对价补偿水平以及补偿方式的确定、家庭农场主支付土地退出对价补偿的资金来源、退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科学界定土地退出对价补偿标准,设计多元化的退地对价补偿方式;拓展家庭农场筹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完善退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退地方式,降低农民退地风险。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地权的不稳定性
2.利益分配关系的复杂性
第一, 家庭农场主与农户之间。
第二, 家庭农场主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
第三, 家庭农场与政府部门之间。
3.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三、从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走向土地产权型家庭农场的现实路径
1.理论思路
2.方案设计
四、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向土地产权型家庭农场过渡的问题与障碍
1.土地退出对价补偿水平以及补偿方式的确定问题
2.家庭农场主支付土地退出成本的资金来源问题
3.退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五、对策建议
1.科学界定土地退出价格标准, 设计多元化的退地补偿方式
2.拓展家庭农场筹资渠道, 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第一, 通过金融机构贷款筹集资金。
第二, 家庭农场利用土地证券化筹集资金。
第三, 合理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本。
3.完善退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创新退地方式, 降低退地农民的风险
第一, 将退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 多元化土地权利处置方式相结合, 降低退地农民的风险。
第三, 实行双向退地, 构建“能进能出”的农村人地关系良性循环格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承包地退出选择:以上海郊区为例[J]. 刘同山,方志权. 重庆社会科学. 2018(10)
[2]农村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刘灵辉,唐海君,苏扬.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研究[J]. 姜长云.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2)
[4]在变革中发展的欧洲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瑞典、丹麦农业考察报告[J]. 张红宇. 世界农业. 2016(10)
[5]社会福利视阈下我国家庭农场运作模式创新设计研究[J]. 林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6]农地自由流转下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化研究[J]. 刘灵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7]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若干思考[J]. 范传棋,谭静,雷俊忠. 农村经济. 2013(08)
[8]山东农民办家庭农场 经营发展遇两难[J]. 任明杰. 农家参谋. 2013(04)
[9]中国式家庭农场,须精心谋划[J]. 郑风田. 农村工作通讯. 2013(05)
[10]户籍对价、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J]. 张良悦. 财经科学. 2011(01)
本文编号:3095570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地权的不稳定性
2.利益分配关系的复杂性
第一, 家庭农场主与农户之间。
第二, 家庭农场主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
第三, 家庭农场与政府部门之间。
3.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三、从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走向土地产权型家庭农场的现实路径
1.理论思路
2.方案设计
四、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向土地产权型家庭农场过渡的问题与障碍
1.土地退出对价补偿水平以及补偿方式的确定问题
2.家庭农场主支付土地退出成本的资金来源问题
3.退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五、对策建议
1.科学界定土地退出价格标准, 设计多元化的退地补偿方式
2.拓展家庭农场筹资渠道, 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第一, 通过金融机构贷款筹集资金。
第二, 家庭农场利用土地证券化筹集资金。
第三, 合理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本。
3.完善退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创新退地方式, 降低退地农民的风险
第一, 将退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 多元化土地权利处置方式相结合, 降低退地农民的风险。
第三, 实行双向退地, 构建“能进能出”的农村人地关系良性循环格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承包地退出选择:以上海郊区为例[J]. 刘同山,方志权. 重庆社会科学. 2018(10)
[2]农村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刘灵辉,唐海君,苏扬.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研究[J]. 姜长云.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2)
[4]在变革中发展的欧洲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瑞典、丹麦农业考察报告[J]. 张红宇. 世界农业. 2016(10)
[5]社会福利视阈下我国家庭农场运作模式创新设计研究[J]. 林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6]农地自由流转下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化研究[J]. 刘灵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7]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若干思考[J]. 范传棋,谭静,雷俊忠. 农村经济. 2013(08)
[8]山东农民办家庭农场 经营发展遇两难[J]. 任明杰. 农家参谋. 2013(04)
[9]中国式家庭农场,须精心谋划[J]. 郑风田. 农村工作通讯. 2013(05)
[10]户籍对价、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J]. 张良悦. 财经科学. 2011(01)
本文编号:3095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09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