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退役军人权利保障研究 ——以社会优抚法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20 07:27
  自2018年4月我国设立退役军人事务部以来,退役军人权利保障工作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相关的惠军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当中,尤其是《退役军人保障法》的起草工作也有了新的突破。退役军人权利保障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退役军人权利保障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到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但关系到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于现役军人来说更是起到“强心剂”的作用。另外,实践中退役军人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致使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就业择业方面的权利无法得到全面保障。为此,笔者以退役军人权利的特殊性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我国退役军人社会优抚法律制度在保障退役军人权利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我国退役军人权利保障方面成功的做法,借鉴国外退役军人权利保障相关经验,构建我国退役军人优抚法律制度。学界对于退役军人权利保障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社会保障及公共管理学等角度,较少学者从法律角度进行退役军人权利保障的研究;另外,理论界将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确定为我国社会保障法的一部分,但由于其政策性以及法律上的模糊性,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笔者试图以社会优抚法角度探讨退役军人权利保障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其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学者和相...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的意义
    0.3 文献综述
        0.3.1 国内研究现状
        0.3.2 国外研究现状
    0.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1.退役军人社会优抚相关理论概述
    1.1 相关概念
        1.1.1 退役军人的范围
        1.1.2 社会优抚的范畴
    1.2 退役军人权利保障之相关法理基础
        1.2.1 行政补偿说
        1.2.2 权利保障说
        1.2.3 社会优抚说
    1.3 退役军人社会优抚法律的历史演进
        1.3.1 保障退役军人权利之社会优抚政策
        1.3.2 保障退役军人权利之社会优抚制度法制化
        1.3.3 社会优抚法制度雏形
2.退役军人权利保障之国内审视
    2.1 退役军人优抚法律制度立法现状
        2.1.1 法律
        2.1.2 行政法规
        2.1.3 地方性规章及其他规定
    2.2 退役军人权利保障之社会优抚法立法问题
        2.2.1 立法分散且效力有限
        2.2.2 社会优抚标准不统一
        2.2.3 规定原则化,操作性不强
        2.2.4 缺乏有效救济路径
    2.3 退役军人社会优抚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2.3.1 重视程度不够
        2.3.2 重形式轻法律
        2.3.3 缺乏依据执行难
3.退役军人权利保障之域外考察
    3.1 美国退伍军人优抚法律制度内容
        3.1.1 法律法规健全
        3.1.2 专门机构负责
        3.1.3 司法救济制度
    3.2 英国退役军人权利保障之就业培训服务制度
        3.2.1 多部门联合保障
        3.2.2 职业就业培训
        3.2.3 福利待遇齐全
    3.3 俄罗斯退役军人权利保障之优抚法律制度
        3.3.1 法律保障体系健全
        3.3.2 权利保障较为充分
    3.4 国外退役军人权利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3.4.1 救济方式
        3.4.2 就业方面
        3.4.3 福利待遇
4.退役军人权利保障之社会优抚法立法建构
    4.1 确立社会优抚法基本原则
        4.1.1 保障退役军人等相关主体基本生活原则
        4.1.2 社会优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4.1.3 国家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原则
    4.2 制定优抚基本法,完善立法内容
    4.3 确定权利范围,提高优抚水平
        4.3.1 退役安置权
        4.3.2 就业扶助权
    4.4 明确法律责任,完善救济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49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149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1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