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3:08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作为新兴的产业工人阶层,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并且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至今仍处在城市的边缘位置,享受不到与城市市民同等待遇,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不仅影响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工权益保障也不断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本文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理论的相关思想,运用文献研究和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农民工权益的四个主要维度分析了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在对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障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主要思路与对策。通过研究,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 (1)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总体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维权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经济权益受到侵害、农民工的政治权益广泛虚置、农民工的社会权益保障乏力、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享受困难这四个方面。 (2)对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不同因素分析发现: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分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制度性根源;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制的缺失和政府功能发挥的不力是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关键因素;不平等的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的供求关系以及企业责任感的欠缺是导致农民工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农民工维权的法律意识淡薄,自身维权能力较弱,限制了农民工权益的实现;社会观念的偏狭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缺失是农民工权益受损的重要因素。 (3)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过程中,鉴于农民工权益的复杂性和保障难度,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农民工自身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全面、协调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体系。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构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环境;构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组织体系;增强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能力;营造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和谐社会 农民工 权益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1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12
  • 1.3 研究现状12-17
  • 1.3.1 研究综述12-16
  • 1.3.2 文献评述16-17
  •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17-20
  • 1.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2. 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20-25
  • 2.1 农民工及其权益保障概念20-22
  • 2.1.1 农民工的由来与内涵20-21
  • 2.1.2 农民工权益的概念与内涵21-22
  • 2.2 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22-25
  • 2.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22-23
  •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23-25
  • 3. 农民工权益保障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现实问题25-37
  • 3.1 农民工权益保障取得的成果25-27
  • 3.1.1 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视角的转变25-26
  • 3.1.2 形成了农民工社会属性的新判断26-27
  • 3.2 农民工权益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27-37
  • 3.2.1 经济权益受到侵害27-30
  • 3.2.2 政治权益广泛虚置30-33
  • 3.2.3 社会权益保障乏力33-35
  • 3.2.4 文化权益享受困难35-37
  • 4.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37-45
  • 4.1 制度因素: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制度限制37-39
  • 4.1.1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37-38
  • 4.1.2 城乡差异的二元就业制度38
  • 4.1.3 城乡失衡的二元分配制度38-39
  • 4.2 政策因素:政策制定与政策效能有待优化39-41
  • 4.2.1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缺陷39-40
  • 4.2.2 政府公共政策导向的不足40-41
  • 4.3 市场因素: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41-42
  • 4.3.1 人力资本、供求关系、市场分割的多重限制41-42
  • 4.3.2 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欠缺42
  • 4.4 自身因素:农民工维权能力和维权意识的阻碍42-43
  • 4.4.1 农民工维权能力的限制42-43
  • 4.4.2 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有待提升43
  • 4.5 社会因素:社会观念的偏狭与社会组织的缺位43-45
  • 4.5.1 社会观念的误解与歧视43-44
  • 4.5.2 社会组织的缺位44-45
  • 5. 和谐社会视域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对策45-61
  • 5.1 构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体系45-51
  • 5.1.1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45-46
  • 5.1.2 推动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良性发展46-47
  • 5.1.3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7-49
  • 5.1.4 构筑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民主参与制度49-51
  • 5.2 构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环境51-54
  • 5.2.1 推动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制建设51-53
  • 5.2.2 提供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经济支撑53-54
  • 5.3 构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组织体系54-57
  • 5.3.1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机构设置54-55
  • 5.3.2 发展农民工权益维护的社会组织55-57
  • 5.4 增强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57-58
  • 5.4.1 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57
  • 5.4.2 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57-58
  • 5.5 营造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社会氛围58-61
  • 5.5.1 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58
  • 5.5.2 创造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条件58-61
  • 结束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68
  • 附录68-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保国;;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2 费杰;;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探析[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3 聂月岩;宋菊芳;;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10年06期

4 李纪才;;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公平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5 余章宝;杨淑娣;;我国农民工维权NGO现状及困境——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东南学术;2011年01期

6 孙春苗;;论农民工民间维权NGO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空间[J];调研世界;2006年10期

7 袁凤哲;;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现状思考[J];法学杂志;2010年S1期

8 周柏春;孔凡瑜;;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路径选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李亚宁;;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途径初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10 允春喜;;农民工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21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