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非政府组织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3:03

  本文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世纪80年代“全球性社团革命”使公民社会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复兴,中国的社会组织自90年代起,数量也迅速增长,专门关注农民工问题的非政府组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在90年代初期,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仍是规范和限制农民工的流动,但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与帮助农民工。随着非政府组织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的逐步转变,农民工群体自身也开始学着利用各种资源,自助互助、维护应有权益。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就是在这内外两种力量的推动下茁壮成长。 对于农民工应享有社会保障权,,国内外学者均持肯定态度:社会保障权作为保障公民生存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与生俱来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这个权利。针对我国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现状,很多学者提出通过引入非政府组织来解决相应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非政府组织参与民工社会保障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好地实践,如在丹麦、瑞典、南斯拉夫等国,失业保险由工会实施日常管理,负责保险金的收支和管理;政府则负责监督,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产物,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有其独特性:工伤保险与医疗保险是其主要需求,最低工资保障是其基本需求;还有住房、子女教育、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下产生的紧急需求。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农民工群体的需要,面对相应的问题,非政府组织有其天然的优势:能够填补因市场、政府“双重失灵”所造成的福利漏洞,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保障项目,可以有效整合及凝聚农民工个体;一些学会、研究组织还有极强的专业性,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使他们更有针对性,解决问题迅速、高效,其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在农民工权利维护方面已小有成效,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工作范围仍主要集中在文娱、培训和维权这三个部分。事实上,非政府组织以其自身特有的性质和功能还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为农民工有效维权提供组织保障,直接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动相关制度的出台,监督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等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实践的研究和比较,可以看出,在国外非政府组织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支持力度大,各种管理制度规范、全面;而我国政府刚刚放开对公益类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没有统一系统的管理制度。此外,国外非政府组织起步早,公民主体性强,能够不断自主拓宽组织发展空间和领域,挖掘潜力、完善职能;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远达不到这样的能力水平,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觉醒。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基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福利多元主义”和“能促型政府模式”等理论展开研究。提出几种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的模式:1、非政府组织——政府合作模式,2、行业工会模式,3、社区治理模式,4、以原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模式,5、专项救助带动社会保障日臻完善模式。同时,这几种模式得以实现离不开政府在制度和资金上的支持,非政府组织自身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农民工个体维权意识的觉醒与群体参与积极性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结合我国现状,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经验,提出5种非政府组织参与模式,希望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及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农民工社会保障 工会 社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问题的缘起11-12
  • 1.2 文献考察综述12-15
  •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12-13
  • 1.2.2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13-15
  • 1.3 相关概念界定15-17
  • 1.3.1 农民工的概念、特点15-16
  • 1.3.2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特点16-17
  • 1.4 理论基础17-21
  • 1.4.1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17-18
  • 1.4.2 福利多元主义18-19
  • 1.4.3 “能促型政府”治理模式19-21
  • 第2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21-28
  • 2.1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现实需求21-23
  • 2.1.1 工伤保险与医疗保险是其主要需求21
  • 2.1.2 最低工资保障是其基本需求21-22
  • 2.1.3 双重弱势群体“妇女、儿童”的保障需求22
  • 2.1.4 住房保障需求22-23
  • 2.1.5 其他社会保险需求23
  • 2.1.6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23
  • 2.2 非政府组织的优势23-26
  • 2.2.1 填补因“双重失灵”所造成的福利漏洞24
  • 2.2.2 组织形式与保障项目的灵活多样24-25
  • 2.2.3 有效整合及凝聚农民工个体25
  • 2.2.4 部分学会、研究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25-26
  • 2.3 非政府组织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作用26-28
  • 2.3.1 为农民工有效维权提供组织保障26
  • 2.3.2 直接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26-27
  • 2.3.3 提供培训和法律援助27
  • 2.3.4 推动相关制度的出台27
  • 2.3.5 监督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27-28
  • 第3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28-33
  • 3.1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28-30
  • 3.1.1 社会保险28-29
  • 3.1.2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29-30
  • 3.2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困境30-33
  • 3.2.1 保障资金的筹集困境30-31
  • 3.2.2 农民工自身的能力困境31
  • 3.2.3 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的困境31-32
  • 3.2.4 保障权利实现的制度困境32-33
  • 第4章 非政府组织作用模式的比较与借鉴33-39
  • 4.1 以“打工妹之家”为个案的分析33-34
  • 4.2 国外非政府组织成功经验借鉴34-38
  • 4.2.1 美国34-35
  • 4.2.2 德国35-36
  • 4.2.3 英国36-37
  • 4.2.4 法国37-38
  • 4.3 对我国的启示38-39
  • 第5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具体模式与实施机制39-48
  • 5.1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具体模式39-45
  • 5.1.1 非政府组织——政府合作模式39-40
  • 5.1.2 行业工会模式40-42
  • 5.1.3 社区治理模式42-43
  • 5.1.4 以原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模式43-44
  • 5.1.5 专项救助带动社会保障日臻完善模式44-45
  • 5.2 非政府组织多重作用模式的实现机制45-48
  • 5.2.1 政府在制度和资金上的支持45-46
  • 5.2.2 非政府组织自身建制的进一步完善46
  • 5.2.3 个体维权意识的觉醒与群体参与积极性的提升46-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2
  • 注释52-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尚旗;;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困境及其建设路径——以利益表达为研究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曾长秋;代艳丽;;论公民社会权利视野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辉;市场失灵理论及其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8期

4 彭艳梅;王成;常素琴;;公共服务市场化与能促型政府[J];当代经济;2006年11期

5 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J];南开学报;2006年06期

6 赵立航;;社会和谐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人口与经济;2006年01期

7 孟晓艳;;农民工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探究[J];文教资料;2010年36期

8 刘芳;;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经验及其借鉴[J];乡镇经济;2007年06期

9 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8期

10 蒋学基,叶海燕,俞志宏,叶真;美国社区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情况及其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21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