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1-07-18 15:5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完成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目前两大战略正处于衔接与转型阶段。从治理目标、主体与对象、政策与制度、瞄准策略4个维度厘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两大战略的共性,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靶标,确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体衔接转型的内容,以及衔接转型的现实基础;掌握两大战略的差异性,分析排查后脱贫攻坚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发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转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乡村劳动力整体素养低等方面的实践困境,针对性地提出要建立组织领导、政策保障、资源筹集、产业培育等机制,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
【文章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治理目标的逻辑关系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治理主体与对象的逻辑关系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体保持一致
2.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治理区域、对象全面扩大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与制度的逻辑关系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有延续性
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相互融合。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瞄准策略的逻辑关系
1.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
2.脱贫攻坚是优先任务微观施策,乡村振兴是顶层设计整体谋划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型的内容
(一)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要求有效衔接
(二)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政策与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要求有效衔接
(三)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要求有效衔接
(四)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干部驻村制度与乡村振兴治理目标有效衔接
(五)脱贫攻坚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生活富裕目标有效衔接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型的现实基础
(一)战略目标保持了一致性
(二)体制机制保持了连贯性
(三)扶贫政策有延续性
(四)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已形成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型的实践困境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二)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三)乡村劳动力整体素养低
(四)乡村振兴主体培育难度大
(五)乡村绿色产业发育水平低
(六)现代化“三农”服务体系不健全
(七)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八)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难度大
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转型机制
(一)组织领导机制
(二)政策保障机制
(三)资源筹集机制
(四)产业培育机制
(五)能力建设机制
(六)人文发展机制
(七)社会协同发展机制
(八)社会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J]. 郑继承. 经济学家. 2020(05)
[2]我国精准脱贫评估流程的解构与重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J]. 丁波. 甘肃社会科学. 2020(02)
[3]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 范和生,武政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01)
[4]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 周莹,贾丽娜,王冠翔,王亦明. 南方农业. 2020(08)
[5]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J]. 白永秀,吴杨辰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3)
[6]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J]. 汪三贵,冯紫曦. 贵州社会科学. 2020(01)
[7]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前沿问题[J]. 黄承伟.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6)
[8]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 高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9]脱贫攻坚实践与进路:一个主体自觉分析框架[J]. 王文彬,徐顽强.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3)
[10]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 韩长赋. 中国人大. 2019(07)
本文编号:3289881
【文章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治理目标的逻辑关系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治理主体与对象的逻辑关系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体保持一致
2.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治理区域、对象全面扩大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与制度的逻辑关系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有延续性
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相互融合。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瞄准策略的逻辑关系
1.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
2.脱贫攻坚是优先任务微观施策,乡村振兴是顶层设计整体谋划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型的内容
(一)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要求有效衔接
(二)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政策与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要求有效衔接
(三)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要求有效衔接
(四)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干部驻村制度与乡村振兴治理目标有效衔接
(五)脱贫攻坚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生活富裕目标有效衔接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型的现实基础
(一)战略目标保持了一致性
(二)体制机制保持了连贯性
(三)扶贫政策有延续性
(四)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已形成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型的实践困境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二)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三)乡村劳动力整体素养低
(四)乡村振兴主体培育难度大
(五)乡村绿色产业发育水平低
(六)现代化“三农”服务体系不健全
(七)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八)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难度大
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转型机制
(一)组织领导机制
(二)政策保障机制
(三)资源筹集机制
(四)产业培育机制
(五)能力建设机制
(六)人文发展机制
(七)社会协同发展机制
(八)社会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J]. 郑继承. 经济学家. 2020(05)
[2]我国精准脱贫评估流程的解构与重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J]. 丁波. 甘肃社会科学. 2020(02)
[3]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 范和生,武政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01)
[4]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 周莹,贾丽娜,王冠翔,王亦明. 南方农业. 2020(08)
[5]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J]. 白永秀,吴杨辰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3)
[6]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J]. 汪三贵,冯紫曦. 贵州社会科学. 2020(01)
[7]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前沿问题[J]. 黄承伟.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6)
[8]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 高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9]脱贫攻坚实践与进路:一个主体自觉分析框架[J]. 王文彬,徐顽强.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3)
[10]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 韩长赋. 中国人大. 2019(07)
本文编号:3289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28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