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高的特点、原因及未来举措
发布时间:2021-08-13 04:24
<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同时期出生的一批人,参照当前分年龄组的死亡率预期能存活的平均时间。它排除了人口死亡率变化受年龄结构影响的偏差,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反映一个国家人口健康和长寿状况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增高,本文将概述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高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增高的主要原因,提出未来在促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高时应更重视人口平均健康预期寿命增高的主要举措。
【文章来源】:人口与健康. 2019,(09)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1969~2017年中国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增进人口的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高。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1990~2017年间中国与死亡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中,除室外颗粒物污染仍在缓慢上升、室外臭氧污染没有明显下降外,不安全的水源、不安全的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污染(如使用煤、柴做燃料)对中国死亡发生的解释率呈现显著下降态势(见图2)。使用安全饮用水、安全的卫生设备(如厕所卫生条件改善等),能降低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高。(三)卫生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通力合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央层面先后建立了主管城乡医疗卫生的“卫生部”(并曾长期主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和优生优育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后改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主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养老服务的“民政部”、主管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劳动部”和主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的人事部(后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8年又新建了主管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新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又将主管退役军人军属优待抚恤等社会保障职责从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整合。由于上述这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长期的卓有成效工作,使中国成功地控制了由天花、霍乱、疟疾、肺结核、血吸虫病等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显示,中国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比率从1990年到2017年下降了77.7%,被忽视的热带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比率在27年间下降了77.3%(见图3);使中国强化了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围产期保健、推广新法接生等工作,有效降低因遗传性和各种有害因子导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因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占比;从实施农村“三无”(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无扶养能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人员的“五保”供养(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未成年人保义务教育])发展到城乡“低保”家庭成员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服务补贴”,特别是近年来倾全国之力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从实施残疾人以就业、救助、教育、康复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扩展到“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从实施职工劳动保险、干部公费医疗发展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从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发展到不断提高伤残军人和警察等优抚对象的残疾抚恤金标准、“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标准、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农村籍老义务兵的补助标准,保证优抚对象特别是农村义务兵及其家属一定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尽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开展的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及优生优育工作还有待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资源在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的均衡发展;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进一步完善,但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这些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在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增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在继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基础上更重视人口平均健康预期寿命的增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化视角下中国农村的减贫逻辑和过程[J]. 王晓毅. 甘肃社会科学. 2021(01)
[2]中国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滞后问题研究[J]. 果臻,彭媛,梁海俐. 中国人口科学. 2020(03)
本文编号:3339738
【文章来源】:人口与健康. 2019,(09)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1969~2017年中国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增进人口的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高。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1990~2017年间中国与死亡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中,除室外颗粒物污染仍在缓慢上升、室外臭氧污染没有明显下降外,不安全的水源、不安全的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污染(如使用煤、柴做燃料)对中国死亡发生的解释率呈现显著下降态势(见图2)。使用安全饮用水、安全的卫生设备(如厕所卫生条件改善等),能降低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高。(三)卫生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通力合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央层面先后建立了主管城乡医疗卫生的“卫生部”(并曾长期主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和优生优育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后改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主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养老服务的“民政部”、主管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劳动部”和主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的人事部(后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8年又新建了主管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新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又将主管退役军人军属优待抚恤等社会保障职责从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整合。由于上述这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长期的卓有成效工作,使中国成功地控制了由天花、霍乱、疟疾、肺结核、血吸虫病等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显示,中国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比率从1990年到2017年下降了77.7%,被忽视的热带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比率在27年间下降了77.3%(见图3);使中国强化了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围产期保健、推广新法接生等工作,有效降低因遗传性和各种有害因子导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因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占比;从实施农村“三无”(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无扶养能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人员的“五保”供养(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未成年人保义务教育])发展到城乡“低保”家庭成员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服务补贴”,特别是近年来倾全国之力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从实施残疾人以就业、救助、教育、康复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扩展到“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从实施职工劳动保险、干部公费医疗发展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从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发展到不断提高伤残军人和警察等优抚对象的残疾抚恤金标准、“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标准、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农村籍老义务兵的补助标准,保证优抚对象特别是农村义务兵及其家属一定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尽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开展的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及优生优育工作还有待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资源在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的均衡发展;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进一步完善,但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这些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在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增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在继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基础上更重视人口平均健康预期寿命的增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化视角下中国农村的减贫逻辑和过程[J]. 王晓毅. 甘肃社会科学. 2021(01)
[2]中国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滞后问题研究[J]. 果臻,彭媛,梁海俐. 中国人口科学. 2020(03)
本文编号:3339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33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