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16:19
由于我国劳动立法对于经济补偿金的性质缺乏明确的定位,相关法律规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致在实践中为用人单位规避法律提供了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补偿金功能的发挥。因此本文通过对经济补偿金基本理论的探讨,着力厘清我国经济补偿金的性质,明晰经济补偿金的理论基础,同时借鉴域外或地区的成熟立法经验,分析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完善建议。本文从经济补偿金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违约金的区别,同时对于三者在适用上能否并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对经济补偿金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也是笔者力图有所创新之处。经济补偿金的基本原理就是对其性质的准确认定,这是研究经济补偿金的一个理论根基,也是理论界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首先对我国学理上关于经济补偿金性质认定的学说进行了总结,包括劳动贡献补偿说、法定违约金说、社会保障说、用人单位帮助义务说,并对每一种观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从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论出发,引出了劳动者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必要,从而为经济补偿金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出了经济补偿金是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劳...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经济补偿金的概念
一 经济补偿金的历史演变
二 经济补偿金的概念归纳
第二节 经济补偿金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区别
二 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的区别
第三节 经济补偿金的性质
一 经济补偿金的性质争议
二 经济补偿金的性质界定
第四节 经济补偿金的制度功能
一 补偿功能
二 保障功能
三 解雇保护功能
第五节 经济补偿金的价值理念
一 重点保护劳动者的价值理念
二 稳定劳动关系的价值理念
第二章 我国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尚需扩大
一 经济补偿金制度没有涵盖非全日制用工
二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区分由谁提出
第二节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缺乏层次性
一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支付年限只限制于高收入人群
二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没有依据劳动者的年龄和职业进行分层设计
第三章 域外和其他地区立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的启示
第一节 域外和其他地区立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一 英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二 德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三 法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四 意大利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五 我国台湾地区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六 我国香港地区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域外和其他地区与我国立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比较
一 我国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
二 域外和其他地区与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比较
第三节 域外和其他地区关于经济补偿金制度的借鉴分析
一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一般限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
二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涵盖非全日制用工
三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具有层次性
四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规定上下限
第四章 我国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进一步扩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
一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应涵盖非全日制用工
二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不应区分由谁提出
第二节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体现出层次性
一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支付年限不应限于高收入人群
二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结合劳动者的年龄和职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42788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经济补偿金的概念
一 经济补偿金的历史演变
二 经济补偿金的概念归纳
第二节 经济补偿金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区别
二 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的区别
第三节 经济补偿金的性质
一 经济补偿金的性质争议
二 经济补偿金的性质界定
第四节 经济补偿金的制度功能
一 补偿功能
二 保障功能
三 解雇保护功能
第五节 经济补偿金的价值理念
一 重点保护劳动者的价值理念
二 稳定劳动关系的价值理念
第二章 我国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尚需扩大
一 经济补偿金制度没有涵盖非全日制用工
二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区分由谁提出
第二节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缺乏层次性
一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支付年限只限制于高收入人群
二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没有依据劳动者的年龄和职业进行分层设计
第三章 域外和其他地区立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的启示
第一节 域外和其他地区立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一 英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二 德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三 法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四 意大利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五 我国台湾地区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六 我国香港地区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域外和其他地区与我国立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比较
一 我国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
二 域外和其他地区与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比较
第三节 域外和其他地区关于经济补偿金制度的借鉴分析
一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一般限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
二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涵盖非全日制用工
三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具有层次性
四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规定上下限
第四章 我国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进一步扩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
一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应涵盖非全日制用工
二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不应区分由谁提出
第二节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体现出层次性
一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支付年限不应限于高收入人群
二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结合劳动者的年龄和职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42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34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