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老龄化特征及社会高龄化风险探讨
发布时间:2021-09-28 09:36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诸多国家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之一,日本在这些国家中尤为突出且已迈入高龄化社会,人口高龄化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保障费用膨胀等巨大挑战。如何预防人口高龄化,保障社会稳定及可持续性发展是各国即将面对的社会难题。基于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反思教训探讨了人口出生率、平均期望寿命、社会抚养比等指标的阈值监测作为社会高龄化风险预警机制,以促进社会保障及经济运行平稳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36(0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世界部分国家人口老龄化率的变化曲线
经历过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加速了日本的人口流动,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涌向城市,形成了城市的人口密集化和农村的人口稀少化,人口迁移导致农村最先老龄化,日本人口高龄化的地区分布见图2,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中,高龄化最严重的是秋田县,其高龄化率达35.6%,其次是高知县,高龄化率为34.2%、岛根县为33.6%、山口县为33.4%,而大都市东京都、大阪府的高龄化率反而较低,分别为23.0%,27.2%,最低的是冲绳县为21.0%。由此可见,日本周边偏远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比例高于东京都、大阪、爱知县的名古屋等中心经济圈,城镇化发展引导人口迁移,且日本很多的大型企业、教育机关等都集中在中心大城市,导致很多的农村及周边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若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45年,高龄化率秋田县将上升到50.1%,高知县将达到42.7%,山口县可能达到39.7%。因此,人口老龄化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2 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主要原因
日本之所以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首要原因是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日本人口出生率变化见图3所示。1947—1949年为日本第一个婴儿潮时期,当时每年的出生人数在270万左右,总和生育率分别是4.54(1947年)、4.40(1948年)、4.32(1949年),远远高于总和生育率正常的水平;到了1971—1974年为日本第二个婴儿潮时期,每年人口出生数为210万人左右,总和生育率分别是2.16(1971年)、2.14(1972年)、2.14(1973年)、2.05(1974年),与总和出生率正常的水平持平。但是,到了1975年,日本的总和出生率开始下降,为1.91,低于2.0;到1990年直接降到1.57,日本称之为“1.57冲击”。此后,日本的出生率就一直下降,2005年出生人口仅为106万人左右,总和生育率仅为1.26,属于“超低生育率”。继后十年间(2006—2016年),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33—1.44之间[3]。因此,出生率下降导致儿童的数量愈来愈少,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间接提高了老年人口在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引起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2 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对低生育率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林宝,谢楚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全面两孩”政策后我国养老金供需矛盾的化解[J]. 蒲新微.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8)
[3]中日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及对策思考[J]. 郭丽.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4]日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孙耀明,潘蕊. 日本问题研究. 2004(04)
[5]人口死亡水平的国际比较[J]. 黄荣清,庄亚儿. 人口学刊. 2004(06)
[6]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 王伟. 日本学刊. 2003(04)
[7]浅谈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 肖敏,李妲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S2)
[8]日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杨文杰,韦玮. 日本问题研究. 2000(02)
[9]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对策[J]. 陶立群. 日本问题研究. 1995(01)
本文编号:3411663
【文章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36(0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世界部分国家人口老龄化率的变化曲线
经历过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加速了日本的人口流动,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涌向城市,形成了城市的人口密集化和农村的人口稀少化,人口迁移导致农村最先老龄化,日本人口高龄化的地区分布见图2,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中,高龄化最严重的是秋田县,其高龄化率达35.6%,其次是高知县,高龄化率为34.2%、岛根县为33.6%、山口县为33.4%,而大都市东京都、大阪府的高龄化率反而较低,分别为23.0%,27.2%,最低的是冲绳县为21.0%。由此可见,日本周边偏远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比例高于东京都、大阪、爱知县的名古屋等中心经济圈,城镇化发展引导人口迁移,且日本很多的大型企业、教育机关等都集中在中心大城市,导致很多的农村及周边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若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45年,高龄化率秋田县将上升到50.1%,高知县将达到42.7%,山口县可能达到39.7%。因此,人口老龄化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2 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主要原因
日本之所以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首要原因是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日本人口出生率变化见图3所示。1947—1949年为日本第一个婴儿潮时期,当时每年的出生人数在270万左右,总和生育率分别是4.54(1947年)、4.40(1948年)、4.32(1949年),远远高于总和生育率正常的水平;到了1971—1974年为日本第二个婴儿潮时期,每年人口出生数为210万人左右,总和生育率分别是2.16(1971年)、2.14(1972年)、2.14(1973年)、2.05(1974年),与总和出生率正常的水平持平。但是,到了1975年,日本的总和出生率开始下降,为1.91,低于2.0;到1990年直接降到1.57,日本称之为“1.57冲击”。此后,日本的出生率就一直下降,2005年出生人口仅为106万人左右,总和生育率仅为1.26,属于“超低生育率”。继后十年间(2006—2016年),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33—1.44之间[3]。因此,出生率下降导致儿童的数量愈来愈少,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间接提高了老年人口在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引起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2 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对低生育率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林宝,谢楚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全面两孩”政策后我国养老金供需矛盾的化解[J]. 蒲新微.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8)
[3]中日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及对策思考[J]. 郭丽.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4]日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孙耀明,潘蕊. 日本问题研究. 2004(04)
[5]人口死亡水平的国际比较[J]. 黄荣清,庄亚儿. 人口学刊. 2004(06)
[6]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 王伟. 日本学刊. 2003(04)
[7]浅谈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 肖敏,李妲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S2)
[8]日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杨文杰,韦玮. 日本问题研究. 2000(02)
[9]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对策[J]. 陶立群. 日本问题研究. 1995(01)
本文编号:3411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41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