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发布时间:2016-08-02 09:13

  本文关键词: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吴春明

(潍坊学院政史系,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瑞典、美国和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较晚,在许多方面亟须完善。因此,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贯彻和实施“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制订必要的法律法规,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规范化、法制化。

[关键词]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公积金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5)03-0148-04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社

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其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分析、比较各种社会保障模式的优劣,借

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对于健全和完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具

有积极的意义。

、高福利特征的瑞典社会保障制度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备,是典型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北欧国家的社

会保障模式。

瑞典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行了大规模的福利政策,从而使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制度确立起来。

社民党政府在“人民之家”的口号下,增加了对病残保险的津贴,,实行了新的立法。对失业救济协会发放

津贴,扩大家庭福利。

1.瑞典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

(1)养老保险。凡年满65岁的老人退休时均可领取基本养老金和附加养老金,资金来源于社会保

险和国家拨款。包括老年养老金、丧失能力抚恤金、照料津贴、残疾津贴等。(2)医疗保险。凡门诊就医

者,本人只需交4O克朗费用,在私人医生处就医只交50克朗,其他就医费用均在保险中开支,还发放病

假津贴。(3)住房津贴。主要有中央政府发放的住宅津贴,以收入和子女数为标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府共同提供联合住宅津贴,随着家庭收入增长而递减。(4)失业保险和救济。对失业者分等级发放救

济,并随物价上涨而调整。(5)社会补助和其他福利。所有家庭都享有家庭补助,16岁以下孩子可得小

孩补助,离校6公里以外的孩子可得交通补助。此外实行中小学免费

教育,中小学生可获得免费午餐,

学习用具等,大学生也可得到各项补助。

2.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高福利国家的保障水平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福利保障虽未从根本上消除阶段矛盾和冲

[收稿日期]20O4—12—2O

[作者简介]吴春明(1963一),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政史系副教授,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148 ·

维普资讯

突,却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有所缓和,这为战后瑞典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其社会保障制度也有

力地促进了充分就业,通过扩大公共福利设施,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政府出资为失业人员培训,为他们

重新就业创造了条件;同时,社会福利保障也成为政府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得力工具,保证了社会经济的

稳定发展。

3.瑞典的高福利是建立在高税收和国家财政大量支出基础上的,由此带来一定的负效应,这被人们

称为“福利病”

(1)消费基金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抑制了私人储蓄和投资动因。为维持福利制度和工资的增

长,社会消费支出超过了生产的增长,而工资和福利的“刚性”使得社会消费只升不降,国民收入中用于

消费的部分El益膨胀。福利政策的作用使国民无须储蓄,使之积累资金减少,从而使得投产减少,消费

遏制生产El益明显。(2)庞大的公共开支造成了巨额的财政赤字。中央财政赤字,只得求助于举债和通

货膨胀,进一步造成了经济困难,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后劲。(3)高福利带来了劳动生产率下降。这是由

于高福利以高税收为基础,高税收又削弱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国家限制企业裁员,造成企业劳动

生产率下降。(4)高福利还促长了“大锅饭”现象。(5)收入均等化造成了事实上的平均主义,削弱了企

业家和技术人员对投资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二、注重效率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较好地体现了效率的目标。除北欧外,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效法美国的社会保

障制度。

1.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二十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国公民对老年生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经过5O多年的逐步发展与健全,形成了

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一是就业保障和失业保险。美


  本文关键词: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1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81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a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